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才人培养模式探析
2013-07-02王振洪
王振洪
[摘要]国内对外汉语专业蓬勃发展起来,但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却日益凸显,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人才的新要求。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
1.语种复合型
语种复合型是指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两门及以上第二语言,包括除英语以外的多种非通用语种,例如意大利语、越南语、韩语等,即拥有多语种应用和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素质复合型
素质复合型是指拥有对外汉语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基础部分是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类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
二、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这个规定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且对中外文学和文化有全面理解,有潜在培养潜力,胜任多个层面、岗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该专业是一门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交叉性特征,学科属性与性质决定了该专业所培养的人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具有复合型和综合性才能,一般是具有两种及以上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是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的目标。
2.解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突显问题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十九个省,近百所院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专业理论和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全球汉语推广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全世界有35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所孔子课堂,在世界800多个地方都有中国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但随着对外汉语范围的扩大,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问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匮乏。首先是教学媒介语单一的问题。主要是非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热升温,仅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对外汉语专业生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需求。有些国家如俄、法、德等明确提出,汉语教师必须以本国语言教授汉语。当前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变化趋势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外语培养不再仅限于英语,要求对多种小语种的熟练掌握。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全世界对外汉语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言刻不容缓。其次是对个体差异重视不够,文化意识的薄弱。《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里明确规定国际汉语教师须具备“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步骤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的文化。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指的就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去时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会有差异。对外汉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拥有多元化的文化知识才能兼顾教学对象的文化差异及个体性,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而只掌握一门外语限制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文化的多元化,不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会造成交际困难、误解等问题。
三、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1.统一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十九个省市近百所院校都有开设,但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标准和目标也不统一。产生的问题就是:在外语类院校,外语学得很好,但中文修养不足;在综合类大学,学生课程的设置与汉语言文学传统学科相差无几;在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应用性课程开设较多,但基础理论方面偏弱。可行的解决方法是:统一培养目标和专业基础课,标准化专业基础课考核,根据各个院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结合该专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将不同院校不同的优势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培养出各具特色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2.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是对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做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具体说来,它指的是在对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设计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决定开设哪些课程和课型,并对这些课程/课型的具体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规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课程系统的全过程。
教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1)设置课类。这里的“课类”,指的是就课程内容划分出大的课程类别,主要包括:语言课、语言知识课、文学课、其他文化知识课等。(2)划分课型。在实际教学把每一个大的课类划分为多个范围较小的、专门的、具体的课型。比如说,作为重点课程的语言课,可以划分出很多的课型: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的有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等:(3)分配课时:课时分配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每门课的周课时和总课时做出具体规划。(4)规定每一课型的具体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明确各课程/课型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在于要培养能够向全世界非汉语语种地区教授汉语的人才。非通用语种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出能够受到国际化教学方法教育,汲取国外教学习惯,缩短教学文化差异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对外汉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西平.国际汉学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2]左媚柳.基于小语种优势的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时代,20l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