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3-06-28黄屹
黄 屹
(长沙市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黄 屹
(长沙市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平局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总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为80.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的发生率(P<0.01),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后发生冠状动脉血供迅速减少甚至中断,造成心肌细胞出现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发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可引起室颤、休克乃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据统计,约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故及早发现与治疗、积极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将医学知识、临床经验与患者期望相结合,起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8h内入院,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其中室性心律失常87例,房性心律失常53例,房室传导阻滞30例,窦性心动过缓16例。梗死部位为前间壁60例,前壁15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69例,下壁+后壁24例。其中观察组男58例,女35例,年龄32~85岁,平均(59.2±6.5)岁,其中快速心律失常52例,缓慢心律失常41例;对照组男55例,女38例,年龄31~84岁,平均(57.5±6.3)岁,其中快速心律失常55例,缓慢心律失常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卧床休息、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心电监护、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①严密观察病情:患者一般于急性心肌梗死后7~14d发生心律失常,故根据此特征,护士应对加强对这一时段的监护,一旦患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先兆反应时,即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②控制致病因: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于适宜的范围之内,严格控制探病时间与探病人数,降低噪音干扰,预防便秘及尿潴留,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2];③心理干预:由于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而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进展迅速,患者多存在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故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对其不良心理进行积极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医师完成治疗及康复训练。④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教育手册,定期开展宣传讲座,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鼓励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临床体征稳定后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训练量因患者具体病情而异。⑤用药指导:护士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掌握基本用药原则,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静脉推注药物时注意保持匀速。联合用药时应考虑药物禁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3]。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62%,对照组为80.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为64.5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3。
3 讨 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标准化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模式,与以往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不再单凭直觉及经验进行护理干预,而是更加注重以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依据,从医学知识中寻找证据,重视患者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4]。本研究中护理人员详细分析患者病情,根据其具体体质特征、体征变化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能立即作出处理。强调在护理中寻找医学专业知识支持,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要求进行积极、科学、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护理中注重控制致病因,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此外,积极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进展迅速,患者多存在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故进行积极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由于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晓杰,李佳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218.
[2] 宋玉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24-1625.
[3] 马春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9):131.
[4] 孙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4):5355.
R473.5
B
1671-8194(2013)19-0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