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3-06-28董剑群谢春明
董剑群 谢春明
(山西医科大学放射科,山西 太原 030001)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董剑群 谢春明
(山西医科大学放射科,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40例,对其25髋先按常规行X线平片、股动脉DSA及磁共振成像(MRI),后在股骨头的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供血动脉旋股内、扩血管药物,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低分子右旋糖酐80 mL、血栓通0.15mg及尿激酶25万U。 术后连续5日每日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血栓通0.3mg及肝素钠4500u。治疗后对患者股骨头进行股动脉DSA、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检查,治疗后随访患者6个月至1年,观察患者恢复状况,并给予评估。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病人患髋疼痛症状均得以缓解,患者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经半年至1年的术后随访,患者CT和(或)股骨头X线平片显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40例,其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41~64岁。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关节出现活动障碍及关节疼痛,对患者正常行走造成影响。4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长期酗酒,4例患者有外伤史。18例患者25髋均经髋关节或骨盆正位X线、磁共振成像检测,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给予所有病例介入治疗,经术前行股动脉DSA评估血管可见患侧股骨头颈区血管径变细且血管减少。
1.2 治疗方法
按常规方法,在X线电视监视下消毒,铺无菌巾,在患者患处对侧股动脉行穿刺,采用短导丝引导将动脉鞘送至股动脉,将短导丝拔除,将5-F型蛇型导管经由患侧对侧的股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进入患侧髂外动脉处,将导管调整后,将其置入旋股内侧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20mL进行手推造影点片,确定股骨头血供情况及病变部位,固定导管。在旋股内侧动脉处及旋股外侧动脉分别推注25mg罂粟碱及25万U、尿激酶、0.15mg血栓通、80mL低分子右旋糖酐[1]。术后将导管拔出,加压包扎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患者取平卧位,介入术治疗后48h可进行辅助治疗,连续5日给予患者肝素钠4500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和血栓通0.3mg静脉滴注。在治疗时应注意导管超选择插入靶血管直接给药,治疗医师应注意在超选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导丝不宜进入靶血管太深,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对疗效产生一定影响。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且应遵医嘱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钙片等药物,增进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研究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定项目包括功能、关节活动及疼痛等。100分为Harris评定总分,髋关节功能评定以分数越高则表示功能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本组研究病例术前关节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功能障碍及关节疼痛,经介入术后病情均得到缓解。经介入术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至1年,FicatⅠ、Ⅱ期患者的活动功能障碍及关节疼痛症状得到基本改善,患者可正常行走,且活动范围恢复正常。FicatⅢ期患者关节疼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活动功能较治疗前表现良好。给予22例患者行CR检查,18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经介入治疗后,8例患者患者疼痛症状消失,1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无改变。16例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测可见股骨头大小形态恢复正常,患者骨质密度均匀,坏死区明显吸收或缩小,可见骨小梁出现;髋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光滑清晰;骨折断裂带明显缩小,囊状透亮区变小。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可见3例患者坏死骨基本吸收、5例患者为部分吸收,5例患者可见明显新骨形成,关节腔积液明显吸收好转。术后随访中,对比相同时相DSA血管造影片,头颈区域血管粗细变化和血管数量出现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或明显出现侧枝循环血管,使同区域管明显增多、增粗并延长,静脉回流通畅,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
患者关节活动评分、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患者 Harris 评分对比()
表1 治疗前后患者 Harris 评分对比()
注: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P<0.05
例数治疗时间关节活动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Harris总分40治疗前3.11±1.0924.1±5.4619.55±4.1445.12±9.07 40治疗后4.52±1.5140.23±7.9439.12±7.9385.13±9.88
3 讨 论
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内科、外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含非血管介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操作简便等优势[2]。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扩张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溶解微栓子后增加软骨下区血管数量、增粗血管口径,有效改善了股骨头的供血作用,益于新生骨形成及坏死骨质吸收,使患者短期内收效显著。且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不破坏股骨头结构,可有效保留股骨头的完整性,对促进坏死区域的骨修复及骨重建,同时可防止股骨头塌陷等严重不良症状[3]。治疗股骨头坏死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对推迟髋关节置换时间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4]。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的以患病早期为好,介入治疗的最宜时机FicatⅠ期至Ⅱ期,此期间采用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较多患者可治愈。而采用介入治疗术对股骨头坏死Ⅲ至Ⅳ期患者仅能延缓病情发展,治愈率较低,效果甚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中老年人是多发群体。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股骨头的血供遭到破坏引发股骨头缺血、塌陷及坏死,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该病因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高。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因血液供应手足导致股骨头缺血[5]。由闭孔动脉发出的圆韧带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构成的旋股动脉组成股骨头的血液供应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创伤,因外力碰撞导致髋关节扭挫伤、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脱位等;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致使股骨头坏死,如颈肩腰腿痛、风湿、哮喘及类风湿等疾病;患者长期过量饮酒,血管阻塞,血流速度减慢,致使酒精蓄积于体内,引发患者肝功能受损、血脂增高致使股骨头坏死。症状主要表现为:①关节僵硬、活动受限;②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③经X线平片检测可见骨纹理细小或中断,股骨头囊肿、扁平、塌陷或硬化。④早期出现间歇性跛行。由本组研究可见,我院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取得较显著疗效,患者治疗后的活动时间评分、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综上所述,采用介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李含静.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30.
[2] 李强;丁长青.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及疗效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6):533-544.
[3] 王华蓉.介入治疗55例股骨头坏死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31):197-198.
[4] 叶伟龙,招卫乾,陈忠.21例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J].现代医院, 2012,12(2):36-37.
[5] 李西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 45(4):55-56.
R815
B
1671-8194(2013)19-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