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23魏宪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6期
关键词:胆源非手术病死率

魏宪武

(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魏宪武

(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09 年 8 月至 2012 年 1 月收治的 93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 50 例和非手术组 43 例,比较两组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低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则明显优于非手术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 > 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首先要确定其性质,之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非手术;胆源性;非胆源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指的是胰腺并发急性炎症且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坏死、脓肿等情况,其具有发病急、发展快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且此病难以治疗,还会引发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临床病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仍未有统一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和非手术的争议,同时对于手术的时机以及方式也未达成共识。有研究认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不能只偏向一种治疗方法,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3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临床主要症状为腹胀、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同时腹部可伴发反跳疼和压痛等情况,经检查肠鸣音会减弱或者消失,血尿淀粉酶会出现上升情况,白细胞则会出现升高情况,以上患者均在发病72h内就诊治疗。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术组50例和非手术组43例,其中手术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5±6.4)岁,重症Ⅰ级36例,重症Ⅱ级14例,其中胆源性胰腺炎29例,非胆源性胰腺炎21例;非手术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7±4.4)岁,重症Ⅰ级26例,重症Ⅱ级17例,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9例,非胆源性胰腺炎24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CT、以及B超对胰腺及其周边进行检查。

胆源性胰腺炎:将导致胆道梗阻的原因解除,设置引流管对胆道实施引流,将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理干净,将脓液、创口清理干净,将胰腺被摸切开实施减压,使用生理盐水对富强进行冲洗,之后利用多管胰腺床壁进行引流,进行营养性空肠造瘘。

非胆源性胰腺炎:将腺坏死感染组织清理干净,使用生理盐水对富强进行冲洗,之后进行多管引流。

1.3 疗效判定

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腹膜刺激症状以及腹痛情况消失,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患者可以正常进食,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或者在1个月内并发症得到控制;病程迁徙: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且在1个月内未完全得到控制;死亡:患者失去生命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则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手术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为非胆源性胰腺炎,其中治愈6例,占25.00%,病程迁徙5例,占20.83%,死亡13例,病死率为54.16%;非手术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非胆源性胰腺炎,其中治愈10例,占47.62%,病程迁徙6例,占28.57%,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1%,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差异性,非手术组的病死率低于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非手术组患者中有胆源性胰腺炎19例,治愈4例,占21.05%,病程迁徙5例,占26.32%,死亡10例,病死率为52.63%;手术组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29例,其中治愈12例,占41.38%,病程迁徙10例,占34.48%,死亡7例,病死率为24.14%。手术组的病死率低于非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类型较为奇特的急性胰腺炎病种,其临床特点显著,病情发展迅捷、恶化速度快、致死率高,且并发症状较多,属于高危型急腹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患者中有20%左右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很高,且较多病患于早期死亡,这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威胁[2]。如何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遏制其恶化速度,达到治疗目的,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定论,在众多的研究之中以胰腺组织部位微循环出现障碍,肠源内毒素血症以及细胞验证介质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出现,其已逐渐克服,但是对于早期确诊患者是否给予手术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3]。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组织部位微循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致使血容量不足,病患休克,严重者可导致中毒性休克状态。而病患胰腺组织坏死症状会直接激活胰脂肪酶等大量释放,若是病患机体处于这种状态下进行手术,定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而若是给予非手术治疗,则可能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而若是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手术则会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众多专家发表了报道,给予胆源性类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有效率更为满意,并发症也较少[4]。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研究中,手术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为非胆源性胰腺炎,治愈25.00%,病程迁徙20.83%,死亡54.16%,非手术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非胆源性胰腺炎,治愈47.62%,病程迁徙28.57%,死亡23.81%,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差异性,非手术组的病死率低于手术组。非手术组患者中有胆源性胰腺炎19例,治愈21.05%,病程迁徙26.32%,死亡52.63%,手术组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29例,治愈41.38%,病程迁徙34.48%,死亡24.14%,手术组的病死率低于非手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才能达到更好地临床治疗效果。

[1] 玉素甫江·牙库甫,亚力坤·赛来,张增峰.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5): 12-13.

[2] 孙胜,李红伟,杨丽超,等.妊娠晚期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4):270-273.

[3] 粱立世.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2):114-115.

[4] 彭北生,黄俊明,何仕青,等.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6):46-47.

R657.5

:B

:1671-8194(2013)06-0100-02

猜你喜欢

胆源非手术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和全段甲状旁腺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三联抗菌与激素抗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比较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