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2013-06-23吴惠琴
吴惠琴
(宜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 宜兴 214200)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吴惠琴
(宜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 宜兴 214200)
目的 探讨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0 年 3 月至 2011 年 3 月来我院就诊的 86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3 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 43 例予以温生理盐水灌肠、抚触、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等 1 天的血清胆红素经比较,(P > 0.05),第 3 天、第 7 天血清胆红素经比较,均(P < 0.05)。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P< 0.05)。干预组腹胀、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 0.05)。结论 对早产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对黄疸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显著。
黄疸;护理干预;早产儿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问题[1],早产儿因血脑屏障、肝酶系统等发育不成熟使得其比足月儿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2]。为了降低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对43例早产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7例;胎龄31~36周,平均(34.3±1.9)周;体质量1.5~2.6kg,平均(2.1±0.3)kg;病程2~13d,平均(4.3± 2.2)d;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遵医嘱予以暖箱复温,同时予以营养支持、抗感染、蓝光疗法及防治低血糖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温生理盐水灌肠、抚触及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清胆红素的变化
两组患儿等1天的血清胆红素经比较,(P>0.05),第3天、第7天血清胆红素经比较,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出生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μmol/L)
2.2 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情况
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d)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腹胀、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3 护理措施
3.1 温生理盐水灌肠
患儿出生后6h内取左侧仰卧位,臀部用软枕或垫一气垫抬高约30°,抽取10~20mL/kg生理盐水(温度为37~41℃)[3],接吸痰管,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5cm后插入肛门1cm,轻轻转动,松弛肛门括约肌,缓慢插入肛门7~10cm,注入生理盐水,保留5~10min。每天灌肠2次,连续灌肠5~7d。
3.2 抚触
护理人员抚触前,双手洗净并摩擦预热,在吃奶后1h进行,先沿腹部向下按摩,再顺时针脐旁小回旋按摩,再顺时针腹部大回环按摩,最后双脚交替运动[4]。抚触者心情放松,力度适宜,动作轻柔。患儿醒时注意目光与感情交流。抚触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改变、肤色改变则需暂停。每天2次,连续2周。
3.3 营养支持
不能吸吮者用小匙喂哺,无法吞咽者予以胃肠内营养,胃管于灌肠1h后插入,先抽出胃内容物,若抽出物为羊水,则先予以温生理盐水洗胃[5]。若有出血,先予以西米替丁注入。若无异常,则注入10%葡萄糖溶液2~5mL,严密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2h后若无异常则注入母乳1~5 mL。每2h喂一次,根据患儿情况适当增减喂奶量或喂奶时间,待患儿吸吮与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后,停止鼻饲,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母子之情。
[1]贺俊卿,董俊萍,史凤梅,等.早产儿黄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31):2878-2879.
[2]李爱玉.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 4838-4839.
[3]王晓敏,赵利华.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2):292-294.
[4]王海亚.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103-104.
[5]刘瑀,刘淑华.护理干预在防治早产儿黄疸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178-2179.
R473.72
:B
:1671-8194(2013)08-0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