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合理用药的安全问题探讨
2013-06-23林利杨婧黄希
林 利 杨 婧 黄 希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中医合理用药的安全问题探讨
林 利 杨 婧 黄 希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 探讨中医合理用药安全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 1800 张中药处方进行回顾与分析,对用药安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800 张中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 141 张,占抽查处方的 7.83%。具体表现在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炮制煎煮方法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或时间不当。结论 中医强调用药安全,实则强调药物正确使用。要辨证用药,要合理配伍,要按照病情决定用量,要开展药理毒理研究,勿长期用药。
中医;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同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来的1800张中药处方,通过处方,对中药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中药用药安全问题。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00张书写规范的合格中药处方,并排除同一处方上有1种以上不安全用药因素的处方。每月抽取50张。
1.2 方法
对抽取的中药处方进行回顾与分析,对用药安全情况进行统计。
2 结 果
在随机抽查的1800张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141张,占抽查处方的7.8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炮制煎煮方法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或时间不当。统计结果详见表1。
3 讨 论
药品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例外。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中药安全性研究,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且要认真解决的问题[1]。
药害是用药引起的医源性意外反应,由不合理应用中药引起的药害称为中药药害。由于中药药害是可以防止发生的,因此也可称为可控制或可防止的中药不良反应。
表1 不合理用药统计表[n(%)]
近年来,关于中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道不断增加,其中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当报道的比较突出[2]。本文结合我院中药处方统计情况,从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炮制煎煮方法不当、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或时间不当等四个方面,就中药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
3.1 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
同一味中药,因产地不同,在药性上面会有很大差异。如四川附片毒性就比云南腾冲附片小得多。桑寄生如果寄生在有毒植株则会含有寄生植株相应毒性。再比如木通科的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即使药材品种相同,用量相当,也可能会引发用药不安全。
3.2 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中药有“生熟异治”之说。炮制是中药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达到应用安全,有效的目的。与之相反,不严格执行炮制规范,粗制滥造,不仅不能发挥中药的疗效作用,且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药物的不安全性。同样,中药煎煮不当也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片等,这类药物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毒机理主要为乌头碱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生异常兴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乌头类药物宜久煎,使乌头碱水解后成乌头原碱,毒性明显减低,而强心作用增强。如果炮制不规范,煎煮时间太短,易引起中毒[3]。近年来,由于极个别医务人员忽视中药炮制煎煮的重要性,发药时向病员交待不详细,这也是导致中药用药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药物配伍不合理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主要通过中药饮片配方体现,应当严格遵循中医中药配伍禁忌。除了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及妊娠禁忌外,要结合西医及患者身体和就医情况,加强某些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朱砂等含汞成分的中药与西药溴化钾、碘化钾等合用,可产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另有报道称[4],六神丸与洋地黄强心苷合用易引起中毒反应等等。在临床用药检查,极个别医师对史书记载的配伍禁忌不能严格遵守,在未完全确定安全性前,仍在尝试性搭配使用。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的药物配伍禁忌,如海藻和甘草,在临床上能避免尽量避免同用。
3.4 用药剂量或时间不当
药物的使用剂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常规剂量下,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较少,但不可为强调疗效而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应将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之内。有研究认为[5],中药不安全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60%与超剂量用药有关。在处方中发现,制川乌、制草乌各用10g,超过药典规定量3倍以上,制白附片用30g,甚至60g,远超药典规定,一旦发生毒副作用,或致中毒或致死亡。在用药时间上,如苍耳子、朱砂、等使用时间过长,即使小剂量,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
总之,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必不可少。祖国医学认为,辨证论治是临床的精华。辨证概括了病变原因及邪正关系等,从中医角度阐述了病变本质。如果能够科学地掌握这个精髓,中药用药安全性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中医强调用药安全,实则强调药物正确使用。要辨证用药,要合理配伍,要按照病情决定用量,要开展药理毒理研究,勿长期用药。
[1]陈裕盛,韩启光.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4):236-238.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5:13.
[3]王令,程华军.我院中医门诊患者中药与西药联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16):1517-1518.
[4]邓建民,刘学敏.我院近年来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8(7):6.
[5]鲁效慧.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9,9(10):88-89.
R969.3
:B
:1671-8194(2013)08-02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