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派杰病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06-15王宝虎庄洪卿高永昌袁智勇
王宝虎,庄洪卿,关 勇,高永昌,袁智勇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300060)
派杰病(PD)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乳腺派杰氏病和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EMPD好发于富含大汗腺的皮肤,如女性外阴、男性外生殖器及肛周区[1],临床表现为病变处红斑、苔藓化、黏膜白斑、黏膜白斑样湿疹、糜烂、结痂、鳞屑、表皮脱落和无痛性瘙痒,部分伴红肿灼痛,可触及癌性结节,对症治疗无缓解。目前EMPD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激光消融、局部用药等。因其发病率较低,文献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参考价值有限。1989年4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EMPD患者55例,现对其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EMPD的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我院收治EMPD患者55例,入选标准:①治疗前病理诊断为EMPD,预计生存期≥3个月;②KPS评分≥70分,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接受病变局部切除术。并排除随访资料不完整、患有非合并内脏肿瘤的第二原发癌者。其中男47例、女8例,年龄43~83岁、中位年龄66岁,病史2个月~20年、中位病史3年。病变部位:阴囊30例,阴囊并阴茎12例,阴茎1例,外阴4例,会阴5例,腹股沟1例,腋窝2例。病变直径:0.5~15.0 cm,平均 5.0 cm。全组共 64 处病变,1处病变48例,2处病变5例,3处病变2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证。对腋窝病变在全麻下、其余病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病变及周围组织广泛切除,病变底部切至深筋膜,周围切缘0.5~2.0 cm,对皮损较大者同时给予皮瓣移植术。术后有5例患者行辅助化疗,具体方案:长春新碱1 mg/m2d1、5-Fu 400 mg/m2d1、表柔比星30 mg/m2d1,4周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其余50例患者术后无辅助化疗。
1.2.2 观察指标 随访开始时间为病变确诊时间,随访时间截止至2012年10月,随访率为96.4%。总生存(OS):从确诊开始至患者死亡为止,随访截止日期仍存活者算截尾数据;无进展生存(PFS):从治疗结束开始至疾病进展为止;分别计算OS、PFS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中位数或平均数表示,OS、PFS率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采用Logrank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MPD患者 OS、PFS情况 本研究共随访16~192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随访期间,复发16 例(29.1%),再手术13 例(23.6%),复发后化疗2 例(3.6%)、放疗1 例(1.8%)。1、3、5 和10 年的PFS 率分别为 92.6%、84.7%、71.0%和 59.8%,平均131个月,未达到中位值。截止到随访结束,死亡11例、存活44例。1、3、5和10年的 OS率分别为100%、100%、91.2%、59.3%,平均 146 个月、中位192个月。见图1。
图1 55例EMPD患者OS曲线图
2.2 影响EMPD患者术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及病程为患者术后OS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图2、3及表2。切缘大小为患者术后PFS的危险因素(P<0.05)。见图4及表3。
图2 不同年龄EMPD患者的OS曲线比较
图3 不同病程EMPD患者的OS曲线比较
2.3 多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年龄为患者术后独立预后因素(P<0.05)。见表4。
表2 55例EMPD患者术后OS的单因素分析
图4 不同切缘EMPD患者PFS曲线比较
表3 55例EMPD患者术后PFS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4 55例EMPD患者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EMPD是一种少见的上皮内腺癌,其发病率较低,相关报道较少。van der Zwan等[2]报道,1990~2002 年欧洲人的发病率为 0.7/100 万;Chanda[3]发现EMPD好发于50~80岁女性高加索人,男女比为1∶2 ~ 4.5[2~4],而国内报道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为1.7 ~3∶1[5,6]。本研究患者男女比为 5.9∶1,且发病部位主要为男性外生殖器。其可能原因:①国内研究病例数较少,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男女比例;②人种差异,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③该病多见于外生殖器及肛周区,由于隐私原因,女性患者到医院就诊少。
EMPD常发生于富含大汗腺的皮肤,如女性外阴、男性外生殖器及肛周区[1],个别患者见于腋窝、脐部、腹股沟部、耻部、眼部、膝部及耵聍腺区[7]。陈洵礼[5]报道的EMPD患者病史为8个月~20年、中位病史4.8年。本研究患者病变部位多为男性外生殖器,病史2个月~20年、中位病史3年,与文献报道相似。EMPD易合并内脏肿瘤,黄金昶等[6]报道EMPD合并内脏肿瘤患者16例,占32.1%;病变位置与内脏肿瘤位置相关,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病变患者较易合并消化道肿瘤,外生殖器及腹股沟处病变患者较易合并泌尿生殖道肿瘤[3]。但本研究仅见1例阴囊病变患者合并前列腺癌,未见其他内脏病变。
EMPD的诊断标准为病灶中发现特异的Paget's细胞,表现为细胞较大,核大,核仁突出;碱性细胞质内可见嗜性细小颗粒,该细胞散在或成簇状存在于上皮的基底层和深棘层内,亦可伸至上皮表层或毛囊鞘外层以及汗腺导管和皮脂腺的上皮内[7]。目前EMPD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光动力治疗、激光消融、局部用药等,但无相关治疗的大宗病例,病变局部广泛切除术依然是首选治疗方法[8]。由于该病具有多中心性及多发、肉眼不可见的微侵袭灶,故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9]。有研究报道,单纯术后复发率为 31% ~61%[8],本研究术后复发率为29.1%,与文献报道相似。Karam 等[4]研究发现,手术联合放疗的EMPD患者生存显著低于单独手术和单独放疗患者。本研究中,5例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化疗,但由于患者例数较少,单因素分析未发现辅助化疗对OS及PFS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手术仍是EMPD的标准治疗,放疗有可能增加疾病复发及患者死亡。
EMPD发展缓慢,病史长,预后较好。对局部病变、伴有淋巴结转移病变及远处转移病变患者的5年 OS 率分别为 94.4%、84.9% 和 52.5%[4]。本研究55例EMPD患者的5年OS率为91.2%,与文献报道相似。有文献报道,病变累及真皮、合并附件癌或内脏肿瘤是EMPD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3,10]。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高龄患者对手术创伤耐受差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手术正常皮肤切缘小于2 cm患者PFS较≥2 cm的差,却未见对OS的影响,与Coldiron等[8]报道相同。因此认为,对EMPD患者手术切缘需不少于2 cm。
总之,EMPD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慢性疾病,手术仍是标准治疗方法,推荐切缘不少于2 cm,但对年龄>65岁患者要慎重;综合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1]Berman B,Spencer J,Villa A,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of the scrotum with imiquimod 5%cream[J].Clin Exp Dermatol,2003,28(Suppl 1):36-38.
[2]van der Zwan JM,Siesling S,Blokx WA,et al.Invasive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and the risk for secondary tumours in Europe[J].Eur JSurg Oncol,2012,38(3):214-221.
[3] Chanda JJ.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prognosis and relationship to internal malignancy[J].J Am Acad Dermatol,1985,13(6):1009-1014.
[4]Karam A,Dorigo O.Treatment outcomes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J].Gynecol Oncol,2012,125(2):346-351.
[5]陈洵礼.51例派杰氏病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82.
[6]黄金昶,王雪玉,郝迎旭,等.乳腺外派杰氏病16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519-520.
[7]Lloyd J,Flanagan AM.Mammary and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J].JClin Pathol,2000,53(10):742-749.
[8]Coldiron BM,Goldsmith BA,Robinson JK.Surgical treatment of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A report of six cases and a reexamination of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urgical excision[J].Cancer,1991,67(4):933-938.
[9]Fanning J,Lambert HC,Hale TM,et al.Paget's disease of the vulva:prevalence of associated vulvar adenocarcinoma,invasive Paget's disease,and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excision[J].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0(1 Pt 1):24-27.
[10]Jones RE Jr,Austin C,Ackerman AB.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A critical reexamination[J].Am J Dermatopathol,1979,1(2):1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