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静脉给药途径对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观察

2013-06-09李冬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甘露醇脑水肿静脉炎

李冬梅

两种静脉给药途径对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观察

李冬梅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静脉给药途径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观察组中采用PICC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中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PICC置管输液,甘露醇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脑水肿;甘露醇;PICC置管;外周静脉留置针

甘露醇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降颅压药物,一般每天使用2~4次,但由于其浓度高、渗透压高,输注速度快,易对血管造成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造成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我科自2008年开展了PICC置管技术为脑水肿患者解除了痛苦,能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用药,现就2011年至2013年100例PICC穿刺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至2013年100例PICC穿刺置管与静脉留置针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脑出血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38~82岁;置管保留时间25~90d,平均51d。对照组50例脑出血患者,男40例,女10例;年龄44~77岁;置管保留时间3~5d,平均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给药途径,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静脉炎的发生率。

1.2.1 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导管型号4F,长度60cm。

1.2.2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PICC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操作过程及置管后的可能并发症等问题,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充分的信息[1]。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确定穿刺点,告知患者操作配合要点,取得合作。

1.2.3 穿刺部位选择可选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为穿刺血管。

1.2.4 置管方法以0.5%碘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无菌巾及洞巾,建立无菌区,再进行穿刺,确认针孔全部进入血管后送入导入鞘。左手固定导入鞘,右手持镊子送导管。导管进入15cm时将患者头轻轻转向穿刺侧,下颌紧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导管置入测量深度后,退出导入鞘,回抽回血后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接肝素帽,以3cm贴“S”形固定导管。术毕经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1.2.5 置管后记录记录PICC置入日期、置入长度、外露长度。

1.3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20%甘露醇为高渗、高黏度大分子溶液,静脉输注后,血管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发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血管收缩变硬。20%甘露醇作为强力高渗性组织脱水药物,应用时多强调快速静脉滴注,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升高,才能达到脱水的目的,但可造成静脉血管损伤,造成静脉炎[2]。而经PICC穿刺置管后,甘露醇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1] Campbell 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Palliative Nursing, 2000,6(7):331-337.

[2] 付杨华,钟建国,武静.静脉输注加温甘露醇的护理效果[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1):61.

R472

A

1673-5846(2013)06-0076-02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300

猜你喜欢

甘露醇脑水肿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与MRI成像的研究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术后并发脑水肿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