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2013-06-09刘建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脑梗塞肝素康复训练

刘建军

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刘建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从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本市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明显。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显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低分子肝素;早期康复;急性脑梗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老年患脑梗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具体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半身不遂等,脑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梗塞病灶,且准确率高达65%~90%[1]。治疗原则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抗凝溶栓等,目前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随着人们对康复训练的重视,医护人员也发现在治疗急性脑梗塞同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治疗显效率,笔者将具体研究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从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本市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男54例(54%),女46例(46%);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为(59.3±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均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及家庭条件等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以8天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同时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其康复训练方式及内容采用中国康复培训中心的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康复治疗措施,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即可实施,康复训练维持1个月左右。

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评分标准,按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及病残程度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t检验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治疗后生化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P>0.05,无统计意义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09/L)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实验组 189.5±41.9 191.2±43.5*27.2±2.9 27.6±3.1*对照组 184.3±39.8 189.6±40.6*27.9±3.3 28.1±3.2

2.3 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发现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表3 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分组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实验组 50 24.3±4.3*对照组 50 32.6±3.8

3 讨论

脑梗塞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中,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CT与MRI已广泛应用在各级医院,为脑梗塞的诊断提供了更好地参考。但是临床上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其疗效仍不理想,患者的治愈率及显著进步率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由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全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梗死灶范围内的脑细胞及神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死亡,且永不可逆,若不能及时治疗,对患者脑功能的损伤是很严重的[3]。早期康复锻炼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同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在训练过程中利用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能调节肌张力[4-5],对病理性的运动模式与肌肉痉挛起到了一定的抑制及阻碍作用,促使并诱导患者向正确的运动方向靠近。康复训练不仅促进了早日康复还能对抗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足内翻等病理情况,提高了机体免疫力,与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能更快恢复患肢的生理功能[6]。通过表1可知,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患者显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仅为52%,可见,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对提高患者显效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表2可知,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变化,由此提示,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早期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引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现象;通过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4.3±4.3)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6±3.8)天,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缩短治疗过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确切令人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唐国传.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12):46.

[2] 孙国瑞.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J].海南医学,2008, 19(3):68-69.

[3] 阎静.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76-477.

[4] 李淑梅,闫春生,李学霞,等.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34(3):346-347.

[5] 张秀贤,张桂欣.脑梗死156例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66-3467.

[6] 车楠.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120-121.

R743.33

A

1673-5846(2013)06-0074-02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港人民医院内科,江苏南通 226532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肝素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浅析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