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2013-06-09程晓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过敏史头孢菌素青霉素

梁 霞 程晓丽

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梁 霞 程晓丽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收治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共21例(35.0%),其次为青霉素类13例(21.7%)。不良反应的种类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坏和心率变化等。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时间,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主。

抗生素;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如今还包括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具有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的功能,比如在体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及抗肿瘤活性等。简单来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繁殖的药物[1]。由于抗生素抗感染效果显著,临床使用量大、种类复杂,因此容易出现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药物应用的效果具有两重性,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2]。大量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使许多抗生素失去原有的疗效[3]。为分析抗生素应用的不良反应现象,探讨其合理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3~65岁,平均(32±8)岁。

1.2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常用的药物名称、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症状。

2 结果

2.1 抗生素的种类6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共21例(35.0%),其次为青霉素类13例(21.7%)。具体数据见表1。

2.2 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种类抗生素在救治患者和治疗感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表1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与不良反应构成比(n,%)

2.2.1 过敏反应由于患者的体质各不相同,再加上药物中可能有杂质和药物的代谢产物易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非常常见。过敏类型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药物热以及其它未分型的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属于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有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头孢菌素类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2.2.2 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毒性反应的机理是通过机体的功能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反应过程,进而引起组织器官或神经系统等产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些毒性反应危害范围广,包括神经系统、听觉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等。对于化疗指数低的药物,由于安全范围小,更加容易导致毒性反应。

2.2.3 特异质反应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机体可能会出现对某些药物异常敏感的现象,发生特异质反应。大多数特异质反应的发生机制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由于遗传因子缺陷,导致机体不能合成代谢所需的酶,药物的正常代谢中断,代谢过程中的中间物质容易积累,其中包括易引起机体敏感现象的中间产物,使机体发生特异质反应。

2.2.4 二重感染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大剂量、长期应用抗生素时,部分不敏感菌会借着敏感菌被杀灭或被抑制的机会而大量生长繁殖。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没有损害的寄生菌会由于菌群的改变和其它能抑制该菌生长的、对身体无害的菌群被药物所抑制或杀灭后转变为能引起新感染的细菌。某些原发感染菌的耐药菌株也可转变为能引起新感染的细菌。导致二重感染的常见炎症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霉菌性肠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等。

3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3.1 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临床使用抗生素前应预先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十分必要的,从而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

3.2 合理用药临床使用抗生素有多种给药方式,其中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是较为常用的方式,然而,静脉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更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应优先选用口服给药。同时,要注意选择好药物剂量,控制血药浓度在正常有效范围内,注意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及过低[4]。临床选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给药方便的抗生素品种。

3.3 了解患者过敏史患者的过敏史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大的意义,而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为解决患者过敏问题提供了方法。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就可以有目的的针对过敏药物实行规避。此外,应密切监测对药物有过敏史和体质易过敏患者用药过程,做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对症治疗。如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容易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上常采用克林霉素替代,有效减少了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是,仍有少数患者在使用克林霉素后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所以监测患者的用药过程,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很重要,切不可简单的凭临床经验用药[5]。

3.4 加强监测患者临床用药后,药物血液及生化指标等常会发生较大变化,应加强对此情况的监测及护理监护;针对不同的抗生素监测血药浓度、肾功能、肝功能、听力及凝血时间等。

3.5 及时处理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有着巨大影响,不仅影响药物的对症疗效,还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进程。所以,当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严重时需迅速抢救或急救,较轻微时,可先行停药后再慎重考虑使用其它药物。对于无法停用的药物,需采用对症治疗[6]。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时间,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主。一旦发现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形成报告并及时上报。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性应用,切忌滥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1] 郑虎.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8.

[2] 蔺以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科学,2011, 1(15):171-172.

[3] 肖永红.临床抗生素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46.

[4] 段霞,芦萍,宋曼华,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15.

[5] 杜剑春.浅议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 39(6):362-363.

[6] 沈永孜.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2(15):151-152.

R969.3;R978.1

B

1673-5846(2013)06-0015-02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100

猜你喜欢

过敏史头孢菌素青霉素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沉默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