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伦敦奥运的互动

2013-06-08吴欣鑫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互动新媒体

吴欣鑫

摘 要:“新媒体”新媒体以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基础,以交互传播形态为特性,以非线性传播模式为重要特征,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将从网站、微博、手机等方面对新媒体与伦敦奥运的互动进行分析,在对新媒体与伦敦奥运互动关系的研究中深入我们对“新媒体”的理解。

关键词:新媒体;伦敦奥运;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60-02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Goldmark在他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EVR)商品的计划书中提出来的,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不断涌现新的媒介形态,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人们需要用一个概念统称这些新兴的媒体,而“新媒体”(又称“新媒介”;台湾称为“新科技”)成为这个概念的代名词。笔者认为互联网实验室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较为全面: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视频音乐播放器(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如新媒体博客、电子杂志等。新媒体以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基础,以交互传播形态为特性,以非线性传播模式为重要特征。

北京奥运,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并对新媒体的转播权进行了授权拍卖,标志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这是新媒体发展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伦敦奥运,中国网络电视(CNTV)再次成为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对达5 600小时的奥运赛事进行直播,与CCTV一起向现场派出多达500个记者和30个采访组,为观众带来现场般的报道。由于中国与英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并且北京距离伦敦12 000多公里,在挑战观众观赛习惯的同时也意味着大多数国人只能依靠新媒体来获取奥运资讯。

新煤体中,内容网站形成了丰富的吸引点和选择性:在同一页面上,多视窗、多频道、多主题、多焦点;在同一题材上,多手段、广链接、全互动。

腾讯,掌握着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针对伦敦奥运会同上百位全球尤其是中国知名运动员签约,重点推出“全民奥运”,主打“在腾讯在现场”的主题,在奥运主页包括新闻、视频、微博、我的奥运四大版块及奖牌榜。除了关于奥运的新闻,还有独家巨献的《金牌第一时间》节目,其中包括专访实录、微博热议、冠军语录等小版块。为重头戏的《中国茶馆》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坐镇,综合前线的各类嘉宾资源,针对奥运赛事跨界碰撞出多元化的观点。腾讯通过互联网在门户网站和网络视频真正做到“在现场”,使成千上万的现场和后方观众通过互动手段成为奥运内容的制造者和参与者。

新浪推出奥运主题网页,包括新闻、微博、视频、数据四个板块及奖牌榜。新浪与腾讯《金牌第一时间》相对应的节目是《冠军访谈》。在网页的设置上,新浪的内容相对更为丰富和清晰,中国金牌、王牌栏目、精彩视频等以“视频奥运”展现在网友眼前。

以娱乐、视频、体育等资源和专业能力见长的搜狐视频,以《西游伦敦记》、《奥运早新闻》、《奥运背后的故事》等多档奥运专题节目从多个维度诠释奥运。其中,《西游伦敦记》邀请王学兵、宋佳、鲍春来等文体明星、艺人担纲主持。

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社会化网络的迅速成长给媒介环境带来“改变”,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形成全民参与、开放共享的传播环境。受众变得主动积极,能够反馈并上传信息,受众之间变得可以相互联络,形成点对点传播。

根据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网民使用率为50.9%。微博的迅速、便捷使其在伦敦奥运中真正崛起,其热度完全压过了博客。例如,“微博直播”,新浪微博“中国篮球”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使不能直观看到比赛的用户也能迅速了解赛场的进展情况。而“微访谈”使用户和被访谈嘉宾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文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升华了微博的参与性和共享性。新浪微博打造3D互动社区,使网友在微博上组建属于自己的体育代表团,派出精英粉丝奔赴各个比赛场馆参加各项目的角逐,赢取积分。新浪数据显示,在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新浪微博在线人数超过2 400万。

腾讯微博也打造出奥运微频道、微观奥运、奥运助威团等重磅产品。腾讯独家微博更是找来刘翔坐镇,为增加曝光度还与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举重六大金牌队及排球队独家微博合作。

微博几乎成为人们在网络上发声的首选。北京时间8月6日,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夺冠大热门陈一冰以0.1分之差痛失卫冕机会。由于比赛中陈一冰的表现近乎完美,而冠军巴西选手在落地时却有明显的扣分动作,这场裁判的打分也成了讨论的焦点。

新浪微博“英国那些事儿”也迅速发微博,说明英国广播公司BBC对陈一冰的高度评价“陈一冰……笑得还是那么迷人,脸上没有表现出一丝对裁判评分的不满……他用金牌的动作拿了银牌。”转发量近5万次,评论近9千条。

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更是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结束后第一时间对于陈一冰事件通过新浪微博连续发出5条微博,在腾讯微博发出3条微博,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其转发量和评论量也非常高。

原国家体操队队员刘璇也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结束后通过腾讯微博发表自己对于比赛结果的看法,对裁判的行为进行讽刺、调侃,对陈一冰的表现进行赞美,该微博全部转播和评论42 375条。

原国家体操队队员杨威、杨云也在第一时间通过腾讯微博发表自己对比赛结果的看法。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中获得银牌,但一名叫“冰力十足_茹茹的太阳”的网友在杨云的腾讯微博留言“能不能让一冰坐客《金牌第一时间》”,当时身为《金牌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的杨云转播了该网友的留言并给予答复。在《金牌第一时间》对陈一冰采访后,杨云还通过腾讯微博告诉人们“一冰的状态很好,放心”。网友与节目主持人的互动依然体现了新媒体的参与性与开放性。

陈一冰本人在赛后第一时间通过腾讯微博表达自己赛后的心情,并附加有奖牌和李宁亲笔“冰力十足”的横幅照片(如下图),全部评论和转播量达549 790条。网民通过微博各抒己见,亲身参与到奥运会中,和运动员直接交流,表达对运动员的关心和支持,使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富有了人情味和亲切感。

微博成了伦敦奥运会人们观赏奥运和评点运动员表现的最佳场所,人们一边看着紧张的赛事,一边仿佛自己置身于万里之外的伦敦赛场。一些曾经的奥运金牌得主在微博上抒发自己对赛事的预测,或者邀请大家关注什么时间的什么比赛,例如奥运举重金牌得主张国政就在开赛首日比赛尚未开始时就准确预测王明娟将获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金牌。特别是运动员在微博上的发声,让人们和伦敦奥运“零距离”。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不仅关注奥运赛场上健儿们的奋勇表现,也对传统媒体在奥运报道中的瑕疵进行了善意的监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的自媒体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其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在一线,人们不再只是听奥运、看奥运,而是自己评奥运。

手机依据WAP和3G的普及,使其具有网络媒体的特征,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大众媒体。根据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针对伦敦奥运,网易推出的网易新闻客户端奥运订制版,将原有用户体验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添加包括视频、游戏在内的多种全新功能,全面覆盖电视、PC无法涉足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网易新闻从PC端到移动终端的整合,为用户打造一个资讯无缝的“移动奥运”。而搜狐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奥运版也实现文字、图片、视频三位一体。新浪在手机新浪网搭建了2012伦敦奥运站,并推出掌中新浪客户端奥运版,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观看奥运,并能获得免费推送的奥运信息服务:奥运喜报、奥运早晚报、奥运观战指南。

手机使人们不用坐在电视机、电脑前被动接收奥运信息,而是随时随地主动了解奥运的点滴。手机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同时也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网络化以及用户的海量性,真正使人们做到了参与奥运、共享奥运。

新媒体不仅改变着媒介环境,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关注伦敦奥运,用博客、微博对赛事发表观点、对奥运健儿表达祝福,互不相干的传播媒体产生融合与汇流。新媒体使人们不再是“沙发上的土豆”,而给予人们“媒介即人体的延伸”感,这种感觉以互动、参与和共享的方式在开放的平台中发生。如果说传统媒体构建人们的生活,那么新媒体则使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杨继红.新媒体探索丛书——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岳泉,汪徽志,刘红珠.新媒介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汪文斌.伦敦奥运新看法:全媒体时代的新传播方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7).

[4]方兴东.奥运新媒体大战局势简析[J].互联网周刊,2008,(18).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互动新媒体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