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成人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矫正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07田雪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9期
关键词:安氏前牙磨牙

田雪梅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成人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矫正的临床疗效观察

田雪梅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的成人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II类1分类病例20例,采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其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共含13个测量项目)为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前后的变化主要为覆合覆盖减小,牙轴改变和磨牙关系纠正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覆盖减小主要为上切牙舌倾实现,垂直向软硬组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的变化主要为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位置变化。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成人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变牙齿位置及软组织侧貌,疗效满意。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成人;安氏II类1分类;X线头影测量

安氏II类1分类错合是错合畸形中发病率较高,其特点包括:远中磨牙关系,上下颌骨明显不调,开唇露齿,侧貌外形表现为凸面型,且代表上下颌关系的ANB/°,一般均大于5°。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矫治起来相对困难[1]。对发育已完成的成年患者只能采用牙齿代偿性矫治或正颌外科治疗,回顾性研究20例进行MBT直丝弓固定矫治的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2012年在口腔科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安氏II类1分类错颌患者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4.8±2.4)岁。纳入标准:①无正畸治疗史;②无先天缺牙及全身系统性疾病;③双侧磨牙为远中关系,上前牙唇倾,覆盖≥5 mm;骨性Ⅱ类,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5°者;④牙列轻度拥挤,上下颌牙列拥挤度≤5mm者;⑤选择采用MBT直丝弓非拔牙或拔牙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上颌中度或重度支抗,下颌轻度或中度支抗;⑥依从性好。平均矫治疗程(22.3±2.1)个月。

1.2 矫治方法 选择上颌双侧拔除第一前磨牙,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技术等方面无组内差异。患者矫治前后均在同一台头颅定位仪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以通过软组织鼻下点Sn向颅底平面(S-N)做的垂线TvL(the true verticle line)为基准线,从上唇突点、上唇凹点,上切牙切缘点、下切牙切缘点、下唇突点、下唇凹点、颏前点分别向TVL作垂线,在TVL之前者为负值,在TVL之后者为正值。由作者于1周内相同时间段完成首次描绘测量,之后间隔2周重新描绘测量各2次,取3次平均值。

1.3 测量项目 SNA/°、SNB/°、ANB/°、L1-MP/°、U1-SN/°、U1-L1/°、SN-MP/°、N-Me/mm、S-Go/mm、FHI/%、TUL-EP、TLL-EP、Overjet。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量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进行配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在矫治结束后正侧面貌改善明显,前牙覆合覆盖得到纠正,后牙咬合稳定,患者自觉满意。疗程最短18个月,最长27个月,平均(21.1±2.3)个月。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均值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患者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变化不大,SNB角较治疗前增大,但ANB角较治疗前减小;L1-MP角较治疗前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下颌角前伸。

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U1-L1治疗前增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上颌双侧拔牙治疗后将近中移动上颌磨牙将磨牙关系调整为完全远中关系,说明拔牙间隙是磨牙前移和前牙内收共同利用,治疗6个月后,基本可获得正畸设计所需的间隙,疗效肯定。

TUL-EP显著减小(P<0.05),TLL-EP及Overjet无显著变化。

表1 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比较(±s,t)

3 讨论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由于机制复杂,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措施,都能获得显著的骨骼和牙列的改变[2]。但正畸治疗在我国大陆兴起不过20余年,许多人错过最佳治疗期,安氏II类错牙合导致矢状向关系失调和软组织侧貌畸形问题,给人们带来颞颌关节紊乱和软组织外形不理想的烦恼,这正是正畸医生需要关注的焦点所在。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目标是:调整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改善软组织面型。而其软组织变化主要发生在面下1/3。

3.1 颌骨的变化 反映颌骨矢状向的指标在治疗前后无组间差异,且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变化不大,SNB角较治疗前增大,但ANB角较治疗前减小;L1-MP角较治疗前减小,说明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对于成人的骨性错牙合治疗作用有限,证明固定矫治在治疗中不足以改善颌骨矢状向的不调,骨性改良作用有限,只能依靠牙齿代偿矫治,若效果不佳,需采取正颌外科治疗[3,4]。

3.2 牙齿的变化 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U1-L1治疗前增大。提示:上颌双侧拔牙治疗后将近中移动上颌磨牙将磨牙关系调整为完全远中关系,表明拔牙间隙是磨牙前移、前牙内收;SN-MP较治疗前减小,无统计学差异,N-Me/mm较治疗前增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S-Go/mm较治疗前减小,无统计学差异,FHI较治疗前减小,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前牙的内收,前牙的唇倾度减小,前牙逐渐直立,MBT的托槽角度设计,明显减小了后牙的支抗负担,让前牙充分内收,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5]。

3.3 软组织的变化 患者深覆盖及深覆合是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二者往往相伴出现、互为因果,覆盖的改善在深覆合存在下很难纠正,所以治疗中纠正深覆合是早期治疗任务之一。本研究中,TUL-EP显著减小,说明拔牙矫治后上前牙明显内收使覆盖减少,上唇的突度、紧张的颏部形态得到改善,可以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美观,TLL-EP无显著变化,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面部侧貌凸出,下唇突度变化不大,对侧貌的美观更具意义[6]。

综上所述,成人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不足以改善骨性Ⅱ类不调的颌骨关系;治疗中覆盖覆合及侧貌的改善,主要是由上前牙内收来实现。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247.

[2]Baccetti T,Franchi L,Stanhl F.Comparison of 2 comprehensive Class II treatment protocols including the bonded Herbst and headgear appliances:a double-blind study of consecutively treated patients at puberty[J].Am J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9,135(6):691-698,698-699.

[3]蔡斌.安氏II类错合畸形诊疗思路探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5(3):269-272.

[4]黄敏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生长[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5):459-461.

[5]王平,马晓娟.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18(7):79-80.

[6]林立,梁甲兴,张玉华,等.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的软组织改变[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1):12-15.

R783.5

A

1007-8517(2013)19-0042-02

2013.08.14)

田雪梅(1966-),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E-mail:38404059@qq.com

猜你喜欢

安氏前牙磨牙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