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

2013-06-07罗海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壮医火针疱疹

罗海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

罗海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0

目的:运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以提高疗效。方法:将65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对照组不用火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1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治愈率为62.5%,且治疗组皮疹消退、结痂、疼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壮医药线点灸;灸法;火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状丘疱疹及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命名不同,如发于腰部,名 “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或 “蛇串疮”;发于头部或其他部位的,名 “蛇丹”“火丹”或 “蜘蛛疮”,一般2周左右疱疹可结痂治愈,愈后不留疤痕。中医认为是由肝火或脾经湿热循经外溢引起。西医常规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而中医则有很多种疗法,如中药、针刺、艾灸等。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如抗病毒药物、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为进一步探讨民族医药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2007年至2011年在西医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运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65例,并与西医抗病毒药物和壮医药线点灸组对照,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依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壮医药线加火针治疗组和不加火针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5天;病灶在胸、背、腰、腹部、上肢28例,下肢5例。对照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6.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病灶在胸、背、腰、腹部、上肢25例,下肢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蛇串疮的诊断标准执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西医治疗 西医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静脉点滴病毒唑500mg,每日1次;口服阿昔洛韦片剂0.2g,一日5次。

2.1.2 壮医药线点灸 ①2~3号壮医药线,酒精灯一盏;②按照壮医三道两路原理取穴有:长子穴、葵花穴、下脐行穴、脐内环穴 (心、肾)、内关穴、神门穴、曲池穴、腕关穴、血海穴等;③操作: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中心泡制的药线[2],成人选1~2号线,儿童选3号线,以右手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0.8cm左右在酒精灯火上点燃后抖动手腕令其火焰熄灭,待线头出现园珠状火星时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每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1穴灸1壮,每日一次,交替取穴,治疗10次后观察疗效。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灸痒感,嘱咐患者不要用手揉搓,以免抓破继发感染。

2.1.3 火针治疗 选取0.25mm×40mm针灸针或三棱针。针刺部位:病损部位;操作:首先疱疹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拇、食、中指持针灸针(或三棱针)在酒精灯的外焰部烧至发红的火针快捷、准确点刺疱疹的顶部,疱疹液流出用消毒的干棉球擦干。疱疹少的则全部点刺,如果疱疹的面积大,只须中间选几个疱疹和四周选几个疱疹点刺即可,不必全部点刺,一般1日1次,治疗10次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药线点灸方法同治疗组。壮医外治治疗后,配合西医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蛇串疮的诊断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治愈加好转为有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3.3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皮损修复 结痂 疼痛消失治疗组 33 3.15±1.32*4.75±1.05*4.5±0.90*对照组32 6.53±1.78 7.86±1.73 8.24±2.05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65岁,2010年8月12日初诊。患者6天前因上感后出现左上腹部皮肤疼痛,2~3天后渐长出成簇绿豆大小不等的疱疹,伴刺痛,曾去私人诊所就诊,诊为“带状疱疹”,具体治疗用药不详,效果欠佳。来诊时症见:左上腹至肋间疱疹累累如串珠,常呈条带状排列,面积约25cm×12cm,疱液混浊,皮损颜色鲜红,灼热刺痛;体温:37.6℃,口干烦躁,夜寐纳差,小便黄,大便干,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蛇患疮 (肝经郁热)。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加火针治疗,继续给予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经药线和火针治疗3次复诊,疼痛明显减轻,点灸部位皮疹结痂,其余疱疹也基本干枯,面积渐缩小,经8次治疗后痊愈。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背根神经节。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以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感染为治疗原则。但病程长,患者痛苦,遗留后遗神经痛。临床资料显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无论内服和外治都具有显著疗效。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种治疗方法,将苎麻浸泡于多种中药材浸液中而制成。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病变部位及肝胆经络远端和龙路、火路腧穴,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恢复阴阳平衡,具有调畅患部气血、消肿止痛、透邪泻热的作用,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3]。火针疗法历史悠久,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 “粹刺”。操作简单,见效迅速。火针疗法通过火针刺激腧穴,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气血行。此外,火针疗法具有祛寒除湿、散结解毒、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4]。

由上可见,壮医药线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双重功效,再联西医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94.

[2]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0-12.

[3]梁月俭.壮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100例观察[J].甘肃中医,2008,18(11):51-52.

[4]王映辉,黄石玺,刘保延,等.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0):774-777.

R29

A

1007-8517(2013)18-0001-02

2013.08.01)

罗海英(1971—),女,中医主治医师,广西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Email:466829273@qq.com

猜你喜欢

壮医火针疱疹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夏季警惕汗疱疹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浅谈火针练针法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