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近十年社会治安状况与对策分析
2013-06-01马文星
马文星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法治上海
上海市近十年社会治安状况与对策分析
马文星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总结与分析,上海市近十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中,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表现:交通安全增加,火灾危害严重,治安环境与刑事环境总体看来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治安形势,上海市应该采取包括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构建体系化的治安力量、加强社会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内的诸种措施,以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交通安全;火灾;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治安对策;上海市
一、上海市近十年社会治安状况
(一)交通事故和火灾情况
表1 上海市2001-2010年交通事故和火灾情况①表1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中的统计年鉴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 d1=2012tjnj/C2305.htm,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2日访问。
通过对表格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虽有小幅波动,但交通事故的发生数在11年内总体呈现递减的态势。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003年之前,上海市的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基本递增,尤其是2003年达到了顶峰,有5.42万次。而之后则基本上逐年递减,除了在2009年有小幅上涨外,一直在下降。这表明在2004年之后,人们出行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马路给人的安全感增强,今天的道路安全状况较以往大有改善。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私人汽车的保有总量和个人拥有量也越来越大。①根据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的统计年鉴,上海市的民用车辆拥有量在2003年至2011年之间一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06.htm?d1=2006tjnj/C1509.htm,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2日访问。在汽车数量刚刚剧烈增多时,由于人们的交通意识不强,法律规范也不齐全,所以当时有较多的交通乱象。而随着之后的法规的逐渐适应更新,人们也慢慢学会在这个汽车时代中生存,于是事故数量越来越少。
2.随着交通事故数量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大为降低。自2004年开始,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逐年降低,2010年的死亡人数比起2001年降低了33%,受伤人数除了2009年不降反升外,也是逐年降低,2010年的受伤人数比起2001年降低了88%。交通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大为降低。
3.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2000年至2010年的11年里,火灾事故的发生次数不断呈现反复,往往是今年减少,下年增加,没有固定的趋势。如2001年比起2000年发生次数刚减少,到了2002年立刻增加;2008年比起2007年发生次数刚减少,2009年却又增加。这说明上海市的公安消防工作没有做好,力度不够,而市民的防火意识依然不足,整个社会依然受到火灾的严重威胁。
4.因为整个公安消防工作的不到位,市民自我防范意识的不足,而且20世纪的头10年正是中国经济腾飞同时是上海快速发展的10年,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矗立在上海,而许多大楼的消防设施不齐全,逃生通道不完善,导致一旦发生火灾所造成的伤亡后果要比以往严重得多。所以火灾数量的增加虽然不多,2010年的发生数量比起2001年只增加了78%,可是死亡人数却增加了226%,受伤人数增加了92%,财产损失几乎是2001年的23倍!这些可怕的数据已发出严重的警告,如果政府再不加强公安消防工作,如果施工单位再不严格施工健全消防设施与通道,如果市民再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火意识,火灾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里,上海市的交通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火灾的威胁则依然存在,而且祸患严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谨慎对待。
(二)治安案件情况
表2 2000-2011年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情况②表格2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中的统计年鉴: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 d1=2012tjnj/C2305.htm,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2日访问。单位:起
通过对表格2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治安案件的总数量来看,上海市从2000至2011年这十多年来的治安状况变化是不容乐观的。因为从2005年起,公安部对治安查处数的统计口径做了调整,所以我们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要以2005年为界限,各自独立考察。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4年,治安案件的查处量逐年下降,这说明上海市的治安状况在这几年中是有所改善的。可是在2006年,治安案件有了井喷式的增加,相比起2005年来增加了将近78%,这一狂飙式的发展表明当年的社会治安状况矛盾突出,问题严重,社会较不稳定。社会矛盾突出,治安问题频发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年,虽然之后案件数量略有减少,可是2007年、2008年的数据显示这种减少是有限的。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当年的介入调查的治安案件数量相较上一年减少了94316件,占比18%,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证明当年的警务力量投入充足,社会管理成绩明显。可是好景不长,这样的趋势到了2010年又被中断,治安案件数量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37862件,占比32%,社会治安形势明显比较严峻。当然,2010年由于上海举办了世博会,来上海观光旅游的人口剧增,矛盾自然随之增加,而且公安机关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管理打击比往年更加严厉,所以治安问题的增多是有当年的特殊原因的。①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的数据,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到达7308万人,而其中有许多是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游客。http://www.expo2010.cn/,世博网,2012年12月20日访问。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一特殊原因消除之后,2011年的治安案件总量又恢复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②上海警方在2010年,结合全国“2010严打整治行动”、“社会治安冬季行动”的部署要求,推进全市“平安世博”打击整治攻坚战和“平安建设”实事项目,开展涉及经侦、治安、刑侦、交警、出入境、消防6个条线的打击整治攻坚战,组织治爆缉枪、打黑除恶以及打击网络赌博、毒品、假币、假发票、银行卡、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4651,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5日访问。大体上来看,自2006年后,除了2010年由于世博会的特殊原因,上海市的治安案件总量是不断下降的。可是每年50多万件的数量比起2005年的322393件来,已经增加了将近80%,属于高位运行,说明那么多年的治安形势虽然大体上稳定,却是在一个形势复杂不容乐观的基础上的稳定。
2.从每一年的各类治安案件的数量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虽然每年查处的治安案件的数量不同,但当年查处的各类案件数量的排名是大体固定的。还是要从2005年区分开,在2000年,查处最多的治安案件是违反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案件,一共有56025件。虽然数量不同,可是在2001年和2002年,此类案件依然是各类案件中发生最多的。而在2006年至2011年,每年查处最多的案件就是殴打他人的案件,虽然数量不一,可是第一的位置从未变过。
(2)在各类案件中,每年发生数都过万的案件是非常固定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2000年至2005年这6年时间里,有6种治安案件稳定地过万件,它们是:扰乱工作、公共秩序;殴打他人;偷窃少量财物;赌博;违法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其他。而在2006年至2011年这6年时间里,有四种案件稳定地过万件,它们是:扰乱工作、公共秩序;殴打他人;骗取、抢夺、敲诈勒索财物;赌博。这前六年和后六年过万件的案件类别之所以会有不同,是因为从2006年开始,统计类别发生了变化。如果忽略掉这个因素导致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及其治理是有章可循的,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把握其规律,掌握好重点案件,做好防范和打击,就能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3)在所有发生的案件中,有两种是需要重点打击的。一种是违反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案件,另一种是殴打他人的案件。违反户口、居民身份证的案件数在2000年至2002年在各类案件数中排第一,而殴打他人的案件数量在2006至2011年查处的各类案件中,稳定地占据第一名。发生得多就更需要好好打击。当然,社会治安的治理并非仅根据发生数来安排资源,也不是说查处案件数越大其危害性就越大,毕竟有些案件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其多发也属常态。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知治安案件的发生规律与治理方法,改进社会治安工作。
(三)刑事案件情况
表3 2000-2011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①表3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上海市政府的官方网站中的统计年鉴: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 htm?d1=2012tjnj/C2305.htm,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5日访问。
通过对表格3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总量在2000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1年这两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展现出了不同的社会治安态势。在2000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总量为104946件,之后则是每年递增,增幅较大的是2004年,该年立案数量比上一年多22691件,增长率接近22%。递增趋势继续,一直到2006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数量到达顶峰,相比起上一年的127757件,虽然只增长了11303件,增长率接近于9%,但是相比起2000年,则增加了34114件,增长率接近于33%。在7年的时间里,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就增长了33%,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不容否定。尤其是2006年,当年的社会治安形势非常严峻。此处的分析结果同根据表格2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公安机关查处的治安案件就是在2006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这一点说明治安案件的查处数量同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是有关系的,一般说来,如果当年的治安案件查处数量增多,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也会增多。因为治安案件性质严重些便会升级为刑事案件,当治安案件基数增大时,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增多就不足为奇了。②虽然我国的治安与犯罪的概念的定义同外国不太一样。我国刑法典中规定的犯罪大约相当于西方国家刑法典中规定的重罪,而没有将劳动教养、治安处罚这两类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轻罪、违警罪纳入其中。刘仁文:《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所以之后的2007至2009年,治安案件的查处数下降的同时,刑事案件的立案数也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是偶然的。而在2006年之后,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逐年下降,降幅最大的是2010年,相比起2006年,立案数量减少了19369件,降低率为14%。证明在2006年至2010年的5年时间里,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好转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根据表格2的数据分析到,2010年的社会治安形势是恶化的,为什么这里说有好转呢?这是因为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来观光旅游做生意的人大幅增加,所以社会治安因人口的大量涌入受影响。其中多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行为,所以如果仅从刑事案件的立案数来看,2010年的治安状况较前几年相对平稳且趋于好转。可是到了2011年,立案数量有比2010年有所上升。可以看到,在2000年至2011年这12年中,刑事案件的立案数量先是持续上升,然后持续下降,2011年又开始上升。由于2012年的数据尚未出来,不能够判断2011年的数量上升是新一轮的好几年的上升的开始,还是会有反复和变化。但无论如何,2011年的立案数量比起2000年,还是多了22030件,短期内看不到可以减回当年的可能。所以上海市2000年至2011年的刑事治安状况是阶段分明的,先升后降,未来的变化趋势不得而知,而刑事案件立案数量维持在高位的情况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所以未来的情况不容乐观。
2.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中,杀人与抢劫犯罪案件在当下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伤害与强奸犯罪则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杀人案件在2008年之前呈现出不断反复的趋势,公安机关立案数时增时减,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脉络。①在实践中,我国的公安机关一般是将杀人、纵火、投毒、抢劫、强奸、绑架、爆炸、故意伤害八类案件作为衡量刑事案件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可是由于统计数据来源的限制,这里只能分析其中的部分。可是在2008年至2011年,杀人案件的立案数一路递减,2011年的数量只有146件,相比起2000年减少了106件,降低率为42%。说明无论是整体趋势还是绝对数量,到了2011年,杀人犯罪都呈现出一种弱化的态势。抢劫犯罪同样如此,2008年之前立案数量也是不断反复,可2008年之后数量一路递减,2011年的数量是1330件,比起2008年来少了1350件,降低率为50%。但是伤害罪与强奸罪的预防与惩罚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因为二者在今年都一路递增。从2003年开始,伤害罪的立案数量就没有减少过,到了2011年,伤害罪的立案数量已经是2711件,比起2000年来多了1158件,增长率接近75%。对于刑事犯罪来说,这样的增长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的,强奸罪的立案数量从2004年至2010年的7年中,除了2009年稍微的降低外,是一路递增的。虽然2011年的立案数量相比起2010年有所降低,可是立案数仅相差12件,降低率不到2.7%,无法改变自2004年以来强奸犯罪不断增加的大趋势。杀人与抢劫罪在2008年至2011年的立案数的减少,有公安机关加强工作,增加警力的功劳,值得表扬。可是伤害犯罪与强奸犯罪的增加更值得警惕和注意,因为伤害犯罪非常容易危害到社会的弱者尤其是老人、小孩的生命健康,而强奸犯罪则更是直接针对女性的犯罪,对于这两类犯罪,我们一定要严加防范,重拳打击,维护好弱者的权利,给群众的生活以安宁。
3.而在侵犯财产的犯罪中,诈骗犯罪立案数量在短暂的反复后从2003年开始一路上涨,呈现出难以遏制的趋势,盗窃犯罪的数量则是始终没有明显的发展趋势,时增时减。诈骗犯罪近10年来在上海的爆发式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在这些年里持续发展,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前往,除了各地都会发生的传统诈骗外,商业诈骗、金融诈骗、投资诈骗等与金融交易相关的诈骗更容易在上海发生。而且20世纪的头10年也是全球互联网及我国的网络事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所以到了2011年,上海公安机关立案的诈骗犯罪有16383件,相比起2000年来增长了7958件,增长率接近95%。②诈骗犯罪在上海的发展非常迅猛,其中网络诈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仅仅是在2010年的前五个月,上海就发生了620余起网络诈骗。《上海警方今年破获600余起电讯网络诈骗案》,http://news.qq.com/a/20120613/ 001501.htm,腾讯网,2012年6月13日访问。相比起诈骗案件的迅猛发展,盗窃案件的立案数量则变化不甚明显。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可是这种趋势到了2011年戛然而止,因为当年的盗窃案件立案数量相较上一年又增加了。可见盗窃案件在上海地区的发展趋势并不稳定。
综上所述,从数据上看,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在近十年里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表现:交通安全增加,火灾危害严重,治安状况与刑事案件总体看来不容乐观。客观地说,虽然数据显示上海治安状况不算太好,可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拥有着2347.46万的常住人口,③根据2012年的上海统计年鉴,2011年上海有2347.46万的常住人口。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 htm?d1=2012tjnj/C0201.htm,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1日访问。以及不断往来的流动人口,管理者的为难可想而知。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都市,应该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才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拥有安全感,让更多的外来者热爱这片土地,是每一个生活在上海或者关心上海命运的人所应该思考的。
二、上海市的治安对策
对于上海市这么一个巨型都市来说,维护治安有着自己的难处,但是只要把握住了其中的重点,管理起来就能够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以下几个治安对策就是上海在治安管理中所应该做到的。
(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表4 上海市主要年份常住人口①表格4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来自于上海统计年鉴:http://www.stats-sh.gov.cn/data/toTjnj.xhtml?y=2011,上海市人民政府网,2013年1月21日访问。
上海作为一个大型都市,其人口流动数量之大,频率之高,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之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即便再难,还是要想办法搞好,必须迎难而上,不能知难而退。②实际上因为流动人口数量巨大而带来管理的难度增大是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共同问题。沈绍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根据表格4,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的外来人口在2006年之后不断增多,这里指的外来人口还只是居住半年以上的,不包括短期逗留的人口。如果加上短期逗留的人口,上海市5流动人口已经接近总人口的半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以抓服务为宗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坚持服务为主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学等,与本区居民实行同等待遇”。③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公安机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对外来人员坚持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管理。社区民警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在基层村队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由综治委(办)牵头,以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充分发挥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各基层单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到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2.完善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一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应该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确保做到工作无死角。二是强化出租房管理。”④万志红:《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 切实推进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以此为切入口,狠抓对出租房屋的管理非常必要。由公安分局领导,各基层派出所(警务区)认真贯彻公安部《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配合公安部门监督各地房屋租赁情况,争取杜绝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的现象。
3.多管齐下,各种措施并举
流动人口为我们的城市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上海对待他们的方式也早从当初的限制管理转变成如今的服务型管理。除了以上的措施,还包括完善综合保险制度让外来人员多层保障,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让外来人口获取谋生技能,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制度,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好的保护,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等都是很好的措施。只有整个城市善待流动人口,让他们中的合法劳动者在这里安居乐业,对他们的管理才能卓有成效,上海这座城市和外来来人口才能各取所需,和平相处。①《上海流动人口管理转型 单纯限制走向人性化服务》,http://sh.xinmin.cn/minsheng/2007/03/21/285941. html,新民网,2012年12月2日访问。
(二)加强治安预警机制与相关警种协同作战机制,构建体系化的治安力量
“治安预防工作包括监测预警、预控和预防四个环节。其中监测、预警阶段是预防工作的前哨,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手段收集有关涉及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情报信息, 通过对预警情预警兆、预警源等的综合分析评估, 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预报。其作用主要是发现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问题或迹象的存在, 为防范工作提供依据。”所以, 通过治安预警系统的建立, 可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效率, 化被动为主动, 较为有效地防范城市治安事件、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②何秀广、李玉梅、池玉春:《构建城市治安预警系统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可利用刑事侦查、治安管理和基础工作的多年积累,加快治安专业情报系统建设,不断延伸触角、拓展层面,渗透至社会各个角落,及时发现、掌握预警性、内幕性治安情报信息,实现治安信息的动态控制,并逐步建立与之配套的情报收集和研究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定量的分析,为治安决策提供依据。”可见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掌握治安情况,为我们的快速反应赢得时间。③尹继佐:《2002年上海社会报告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可是在获得情报之后还要能够有效地反应,而且现代社会风险越来越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远不是某个单一的警种力量所能完成的,所以“诸警种协同作战是整治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的需要”。④赵士友、李鸿斌:《关于诸警种协同作战的思考》,《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可以通过深化和完善派出所社区、巡逻、治安、执法办案民警等警种间的“信息共享、行为互补、联勤合作、责任共担”机制,让各警种力量以责任区为平台,形成所领导统筹、警长负责、各警种合成作战的责任区一体化运作模式,打破警种壁垒,消除管理盲区。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也可加大与交警、消防、特警、边防、武警等警种的协同作战力度,积极开展交通观察、消防救援、反恐支援、海空联防等训练与演练,通过空地结合的工作方式,建立警务航空队与相关警种协同作战机制,有效提高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
治安预警机制与相关警种协同作战机制的建立,是体系化的社会治安力量建设的不可分割一部分。只有预警有效,协同有力,体系化的社会治安力量才能建设起来。而所谓体系化的社会治安力量的建设其实就是社会防控体系的建设。而社会防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付出,不仅仅是公安机关所能完成的。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应该“组建社会监控网络、社区技防系统、家庭安防设施相结合的技防体系”,通过技术的力量来维护治安;还要通过“政府购买市场化社会团体提供的治安服务”,建设“以社会治安志愿者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⑤陈建中、杨鞠:《推进治安资源整合 构建社会防控体系》,《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三)加强社会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维护治安的方法不再适用。⑥李澍田:《切实提高四个能力 开创治安管理工作新局面》,《公安研究》2005年第2期。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速,案件日益增多而警力不足,加上许多新兴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通过网络进行或者在网络上发生危害结果的,这些现实都要求公安机关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应对这个日益复杂的信息化时代。
但是很多人以为信息化就是简单地给公安部门配备上计算机,实现各硬件的更新换代,那是种误解。“部分基层治安部门简单地将治安管理工作信息化视同为计算机化,只添置硬件、开发软件,不转变思路、改革机制,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和理解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由此导致了治安情报信息工作体系初具雏形, 但情报信息收集、整理、反馈、指导等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进而造成打击不准、控制不住、防范不力等问题的依然存在。因此,为了促进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人发展, 必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和现代警务工作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治安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在服务和促进“打击、防控、管理”等实战工作方面的目标。”①党鸣:《对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关于情报收集以及预警的内容实际上之前已经提到过,这里主要是从技术化的角度进行强调。正如我们看过的美剧中的FBI、CIA中的探员的办案,一旦他们发现了一个犯罪嫌疑人,通常能够立刻找出其家庭住址、社会关系、职业生活、有无犯罪记录;如果需要寻找犯罪嫌疑人,能够通过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进行监控;如果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血液或者是精液,能够迅速通过数据库进行比对等,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将所有的资源囊括并实现资源的共享。②当然在现实中,我们未必能够做到如此神奇,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肯定会有先有后。《全国治安系统信息化建设概况》,《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第1期。③ 林化宾:《上海政法研究200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④ 同注③,第40-42页。而要实现这看似神奇的功能,必须扎实地做好每一步基础工作。
具体说来,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强化三个环节。一是强化评估论证环节,即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是否要立项,若立项的话如何投入才能实现合理、科学的使用;二是要加强规划决策环节,决策是要民主;三是要强化管理协调环节,当项目建成后,要能够让大家共享资源。第二,必须融合业务,整合资源,统筹好四大关系。包括一,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规划的关系;二,处理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既完成普遍要求,有发挥各地区的积极性;三,处理好资源集成与资源共享的关系,需要有专门机关将所有的信息合理总结分析,同时将结果让大家共享;四是要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实战运用的关系,以实战来指导项目建设。③
具体措施则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体系建设为基础,建强“龙头工程”,如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架构,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情报工作体系。第二,以高端应用为核心,盘活现有资源。如强化现有系统的整合力度,建立实用型数据交换平台与应用系统,探索信息化战术战法。第三,以机制建设为关键,实现流程再造。包括建立完善硬件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情报信息收集、处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估工作机制等。第四,以组织管理为保障,构筑人才高地。如在高端层面建立专家库,在中端层面建立复合型人才库,在基层层面建立储备人才苦等。④
而根据媒体的报道,信息化技术已经给上海警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⑤杨烨:《信息化推进清网行动 上海公安一月抓获网上逃犯757人》,http://sh.eastday.com/qtmt/20110627/ u1a895599.html,东方网,2012年12月4日访问。善用信息化技术,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就一定能够做到更好。
(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民间资源
首先要指出的是,治安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不能妄图消除所有的违法犯罪案件,唯一能做到的是进行重点防范和打击,争取减少这些案件的发生,在发生后能够有效处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正如菲利早就指出过的,犯罪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①[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4页。同样的道理,包括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在内的治安态势的变化发展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严厉打击。例如上海市在2010年通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第3条中就明确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当我们认识到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之时,就会创新工作方法。例如,在政治上可以逐步落实许诺给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让他们可以通过合法参与政治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不会铤而走险;可以通过改善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能力,贴近群众,及时发现民众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让他们学会理性文明地表达自我;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人口数量,等等。
而综合治理仍然是有行政机关主导的,还应该发挥民间的力量,尤其是社区的力量。社区是基层的社会单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是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生活体,社区群众是维护社区治安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他们在制约社会消极因素,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与社区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维护社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必须综合社区群众的力量,调动社区内每个人的积极性,公安机关要与社区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可以说,如果能够做好社区治安工作,整个上海市的治安形势会大有改观。社区的治理手段有很多,例如社区中的居民能够打击罪犯,发现犯罪时及时制止,控制罪犯后扭送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广大群众提高安全意识,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社区中的人,如果有过犯罪行为后释放的,可以对其进行教育改造等。而具体的措施又包括建立社区联防机制,把社区内的有关单位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组织治安联防队或者是社区保卫队,由社区成员进行治安巡逻活动;建设社区综合治理网络系统,如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看护院组织等。总之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导群众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自己保护自己。②黄泽林、王兴民:《强化我国社区治安的思考》,《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丁亚秋)
DF34
A
1674-9502(2013)03-059-09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