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

2013-05-31刘连红马艳华罗建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血常规生化贫血

刘连红 马艳华 罗建祥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50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多、死亡率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给老年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AMI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8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61~83〔平均(73.5±7.9)〕岁;病程 1~18 h,平均(6.8±1.2)h;合并基础病:32例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本组所有患者均以2005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MI诊断指南为主要依据和标准。将同期选取的1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入选的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的24 h之内迅速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RBC)以及白细胞(WBC)等,使用仪器为日本产的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药品为原装进口的配套试剂。采用金标法与速率法观察AMI发作前及AMI发作之后4 h~7 dAMI患者血清中血常规及生化特征标志物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医疗器械为日本奥林巴斯AU-2700,试剂为其配套的试剂。贫血的标准:Hb<120 g/L(男),110 g/L(女);血液中的尿酸正常参考值为150~420μmol/L,>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血肌酐的正常参考值为53~133μmol/L,>133μmol/L定义为血肌酐值升高。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常规参数对比 见表1。

2.2 两组血液生化特征分析 发病2 h之内,研究组MB、cT-nI、CK-MB、cTnT 阳性例数分别是 173、122、109、145 例,对照组分别为13、115、38、46 例。①cTnT、CK、CK-MB 以及AST 的特异性分别为96.73%、97.73%、100.0%及97.73%,敏感性分别为100.0%、91.56%、74.5% 及 94.4%。②cTnT、CK、CK-MB 在AMI发作之后的4 h之内就开始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到24 h出现峰值;AST与LDH在AMI发作之后的12 h即开始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8 h出现峰值;LDH、cTnT在9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其值与正常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ST、CK以及CK-MB在4 d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参数对比,n=180)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参数对比,n=180)

?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n=180)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n=180)

与对照组相比:1)P<0.05,2)P<0.01

?

3 讨论

老年病学研究者认为,在进入老年期以后,普通人群男性的平均Hb浓度呈小幅缓慢下降,更年期后的普通人群女性平均Hb浓度变化不大;老年人血中的Plt计数与年轻人没有差别,但Plt的生理状态有显著改变;老年人的WBC稍低,但多为淋巴细胞减少所致。本研究中老年AMI患者RBC、Hb、Plt及WBC平均值在正常范围,但与中青年组相比,RBC、Hb和Plt值明显降低。贫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2% ~20%,可能与年龄、高发的慢性病及不良的营养状态有关。本研究中老年AMI患者贫血比例更高,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老年AMI患者胃肠道缺血淤血、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肠道隐性失血)及急性期限制饮食等因素有关。最近的研究显示贫血合并肾功能不全将增加冠心病相关死亡的风险,那么对于伴有贫血,尤其是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老年AMI患者其预后可能更差〔4~7〕。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 Hb、Plt、RBC以及WBC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LDH、cTnT在9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AST、CK以及CK-MB在4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综上所述,深入研究AMI患者的血常规及其生化指标的特征,对AMI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张海燕,郭瑞芬,白志刚.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32):85-6.

2 顾国嵘,黄培志,童朝阳,等.生化标志物快速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医学,2002;25(12):746-8.

3 衣志勇,李小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3):209-11.

4 汪佑诚,王 丽.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882-3.

5 钟纯正,李文斌.43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救治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9):250-78.

6 陈康玉,严 激.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与前降支近段病变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对照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5):417-9.

7 戴晓慧,朱月潜.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早期误诊58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6):678-81.

猜你喜欢

血常规生化贫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