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地产之痛
2013-05-30许仰东
许仰东
我一直想写篇关于佘山地产的评论,这不是因为佘山是上海地产的国际名片,为佘山说好话。只是,十多年来,我跟踪了地产板块这么久,如今,再读佘山地产,却有心痛之感。
周日,我驱车在赵巷高速出口,被沿路举着促销牌子的地产业务员围堵着,这种高端别墅区的超低端促销,或许在中国都很难见到。佘山之痛其实已有多年。
我曾经为佘山兴奋过,这个沉淀了上海近100年文化的海派之地,是唯一留给上海的山丘。在90年代刚起步于地产业的时候,我还是文汇报地产版的主编,那时,上海人以大规划的视角对佘山远景开始大手笔启动时,这个远离上海城市区域的野生之地,曾给上海地产带来了疑问,梦想和课题。
整体功能效益、全局综合规划、高起点分步实施,佘山跨开了艰难的步伐。2003年的那个时期,我联合了多家开发商,让佘山有了一次全面的向国人、向世界推广的“集体行动”,佘山地产有了自己的气度、姿态和特有的血统。
在上海有影响力的大牌房企,从古北、绿地到世茂到金地、龙湖,几乎都在佘山展示自己的精品之作,中國当初第一个总价超亿的别墅也成长了佘山脚下,佘山地产产品的光环,不断折射着“上海地产”的光辉,让世人仰望。
成于市场,实则胜在政策。
国家对别墅用地的严控,是佘山发展的引擎。
在上海历史上,如此高规格、高品质打造别墅群落,佘山是一个记录、一段故事。不同于其他地产产品工业化操作的低层次习惯,佘山地产产品在设计、规划、形态、环境等地产创新技术上留下了“上海高度”。
可惜的是,中国一刀切的限购调控,让佘山走进了过山车一样的市场低谷。进两年来,市场的苍凉,让佘山开始阵痛。
金地集团华东区董事长陈必安与我私聊佘山时,形容“一批优秀的开发商,制造了一批优秀的产品,但在一个无语的市场上作秀”。我并非简单地指责限购政策。如果只是市场而市场,佘山的地产热情就难以支持。用成也政策、败也政策来看佘山今昔,实在是种感慨,也是某种悲哀。
想买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不能买。佘山被调控进入了死胡同。
以普通住宅的方式来对待上海佘山市场,本身就是个错误。政府不是收钱的机器,一批充满热情的投资商,当初带着开发佘山,创作佘山的政策召唤,集聚在这个区域,正当这个代表上海建筑作品进入成型期时,一个政策,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断送了市场的青春期,是谁之过?
如果,今天我们经过华山路时,还会为丁香花园这样的历史建筑而感叹,那么,上海轰轰烈烈的地产时代中,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佘山地产,可以留给历史去品鉴,可以成为上海住宅产品的力作。佘山地产,不应被毁灭。佘山别墅近两年的大规模成交缩水和价格下行,并不是限购成果的正能量,是正在毁灭十多年地产人的佘山梦想,毁灭一个本应记录地产时代成长的样本,毁灭一个上海地产形象的原始细胞。
我无意用最俗气的方式,去挽回投资商报表利润的损失。佘山最终不属于这些开发商,它属于上海,属于这些年一段地产发展的历史。所以心痛佘山地产,是因为我们没有第二个佘山。我们不能切断市场给予佘山的输血功能,否则,佘山地产会真的成为空城、鬼城。
佘山地产只是一个缩影。
佘山地产之痛,不仅仅是佘山地产本身,折射的是我们对政策的反思,市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