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使用甘露醇致生化三项变化的分析

2013-05-16谭少明杨友新

微创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甘露醇腰椎间盘意义

谭少明 杨友新

(广西融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融水县 54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传统保守疗法无效情况下,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是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结合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和内窥镜技术,在内窥镜辅助下,进入到游离的椎间盘碎片和侧隐窝,具有切口小,避免了骨膜下剥离的优点,是当前比较成熟、流行的内窥镜微创技术[1]。而术后为了降低椎管内压,临床上常用20%的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由于20%的甘露醇属于高渗制剂,若长时间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患者造成急性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使用甘露醇治疗的98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ysC)、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Glu)浓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2]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使用甘露醇治疗者为使用组,其中男65例,女33例,最小39岁,最大63岁,平均56.9岁,手术节段位于L4~L553例,L5~S136例,L3~L49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未使用甘露醇治疗者为未使用组,其中男63例,女33例,最小38岁,最大61岁,平均56.6岁,手术节段位于L4~L552例,L5~S136例,L3~L48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最小37岁,最大62岁,平均56.7岁。入选者无糖尿病史、无肿瘤及近期感染,无肝脏、肾脏病史,均未服用影响胱抑素C、C-反应蛋白、血糖检测的药物。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第2天(使用甘露醇治疗前)及术后第3天(使用甘露醇48 h后)两次空腹采静脉血5 mL,对照组也空腹采静脉血5 mL,置于37℃水浴箱30min后以4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并检测其CysC、CRP及Glu水平。

1.2.2 仪器、试剂与方法 三项指标均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80型检测;Crea、Urea及CysC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血糖采用酶法测定,胱抑素C、C-反应蛋白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

1.2.3 甘露醇的用量 使用组患者均接受20%甘露醇静脉点滴,其用量为常规量150g/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差值的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个患者组的CysC及Glu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患者组的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使用组的CysC、CRP及Glu浓度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组治疗48 h后其CysC及Glu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CRP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使用组的CysC、CRP及Glu浓度比未使用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 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三项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三项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组别n CysC(mg/L)CRP(mg/L)Glu(mmol/L)使用组 98 0.63±0.19*46.25±15.56#5.23±0.68*未使用组 96 0.64±0.18*47.01±14.93#5.21±0.69*对照组95 0.65±0.16 4.91±1.58 5.25±0.66

表2 两个患者组治疗前后三项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个患者组治疗前后三项生化指标比较(±s)

注:使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未使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治疗后使用组与未使用组比较,▲P<0.05。

组别n CysC(mg/L)CRP(mg/L)Glu(mmol/L)治疗前使用组 98 0.63±0.19 46.25±15.56 5.23±0.68未使用组 96 0.64±0.18 47.01±14.93 5.21±0.69治疗后使用组 98 3.65±0.32*▲72.93±16.82*▲8.83±0.98*▲未使用组 96 0.63±0.23#35.80±10.58△5.26±0.66#

3 讨 论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甘露醇属于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82.7,pH值为5~6.5,无毒性,作用稳定,是高渗透压性脱水剂。临床常用的甘露醇注射液浓度是20%,其适用于组织脱水、渗透性利尿等[3]。不良反应有:①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②寒战和发热;③排尿困难;④血栓性静脉炎;⑤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⑥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⑦头晕和视力模糊;⑧高渗引起口渴;⑨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可以引发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胱抑素C是由机体有核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分子量比较小的碱性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其在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中,通过对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进行调节而发挥重要作用;胱抑素C还通过干预有核细胞的吞噬和趋化功能参与炎症反应[4]。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急性时相蛋白[5],较早地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当机体组织受损或被细菌感染时,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因此,临床上常用作炎症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6]。

本组中,治疗前两个患者组的CysC及Glu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患者组的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仅因为炎症而导致机体内CRP浓度升高。治疗48 h后,使用组的CysC、CRP及Glu浓度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组治疗48 h后其CysC及Glu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CRP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使用组的CysC、CRP及Glu浓度比未使用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组患者经甘露醇治疗后,因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使血糖升高;同时,患者因为使用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使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变小,血管内皮变厚、变硬、管腔变窄,导致其滤过率下降[7];此外,由于20%的甘露醇在体内易形成细小的甘露醇晶体,肾小管内皮因这些细小的甘露醇晶体沉积被堵而内压升高,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导致患者少尿、无尿,严重者可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8]。正由于这些炎症的存在和肾功能受损,使用组患者的CysC及CRP升高,与潘秀贤等[9]报道基本一致。而未使用组因为治疗后病情好转、炎症减轻,故其CRP浓度下降。

本研究提示,临床在使用甘露醇给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给患者补充体液,以防患者因利尿过度而产生严重脱水,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急性肾损伤。因此,临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使用20%的甘露醇治疗时,应通过监测患者的CysC、CRP及Glu浓度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及治疗时间,预防患者因使用甘露醇治疗而发生其他的并发症。

[1]高晓明,郭光远,卢关忠.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分析[J].微创医学,2009,4(6):659-660.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9-583.

[3]沈 健,智 睿,杨素萍.甘露醇对脑卒中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46-47.

[4]Choe JY,Park SH,Kim SK.Serum cystatin C is a potential endogenousmarker for the estimation of renal function in male gout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J].JKoran Med Sci,2010,2(1):42-48.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63-472.

[6]赵维川,李庆红,张秀琴,等.同型半胱氨酸、癌胚抗原和C-反应蛋白在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神经学,2005,18(5):338-340.

[7]钟培丽,谢文波.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61-262.

[8]徐 红.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76例[J].河北医药,2000,22(3):204-205.

[9]潘秀贤,农少云.肌酐、尿素与胱抑素C在甘露醇致急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8):109-120.

猜你喜欢

甘露醇腰椎间盘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生之意义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诗里有你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