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主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点滴思考

2013-05-12

关键词:规律教学学生

刘 兵

(刘兵,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对主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点滴思考

刘 兵

围绕主题展开教学,以实验的方法来把握规律。以此为基点,使我们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让学生明白要遵循规律办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从改变习惯开始改变自己,以达到自我塑造的目的。

主题 实验 规律 效率 习惯 自我塑造

参加完奥地利艺术家“想象”的主题教学,有些放松,感觉一件事完成了。给我们授课的奥地利艺术家波耶梅尔,是一位高鼻、大眼、短发、瘦高个的年轻活泼的女孩。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专业,以及过来上课的原因。接着告知我们课程的主题:“想象……”。然后就是幻灯片案例的讲解。整个课程涉及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最后是全过程展示。波耶梅尔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想象一个没有机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象如果没有电力……这些都很具有启发性。

这门课程让我有了不少收获,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想良多。多年来,我们使用“主题教学法”,构建起很多互通互联的信息系统,使多个方面的关系表里相通,也使多方面的知识相互串联,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思考方法。

这里有必要重新阐释一下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艺术不仅是画画的技术,设计也不仅是排排图文的活儿。无思想的艺术可以变成庸俗的事儿,有想法的设计也能像大师的艺术那样震撼心灵。波耶梅尔讲了一个设计案例很有意思:一个美国设计师希望设计一种灯,起初他从相关统计数据中了解到,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常年开的灯大概有三到四盏,他觉得太过浪费,于是便想让那些希望享受灯光的人必须有所付出;正所谓“当你感觉到疼痛时,你才能感觉到他存在的必要性”,设计师设计了这样一盏灯——只有当你把血液滴入灯里它才会发亮。这个例子中,艺术与设计在功用和思想消长中相互融通。

作为教师,在制定教学规范和组织教学时应起主导作用,而在课题实践中,则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规范和训练方法,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训练方法则十分多样,不拘一格。如少林寺担柴打水一样,很多训练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使他们熟能生巧。方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果。教学的接受者是学生自己,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教师主要起的是点拨作用。总之教学就象一根绳,知识的传导得通过它,绳的两头都必须通,有一头出了问题便不能形成传导;绳的传导性能的好坏在于教学具体方法和安排的合理程度。

实验教学是显现问题的手段。我们经常会举一个例子:老师在教室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某时去某地做某样事。听到任务之后,有学生立即冲出教室却忘记了要到那儿去,也有学生按时到达该地却忘记要做什么,通常少数同学才能按时到达并完成任务。从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要点,不能忽略关键的问题。实验教学便是帮助学生把控学习的主要目的,并让他们花心思寻找完成目标的多种途径。通过实验使相关问题的关键之处显现出来,并使问题所蕴含的规律得以呈现。事物总是具有多面性,但人往往会固执己见,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实验的目的,就是既要考察问题显现的方面,也要努力发现它未被认识的方面。

寻找规律,变通使用,实验过程自身便拥有价值。哪怕规律一时未能显现,我们也要正视并努力探究它。规律常需要通过体验感悟、实验分析等多种手法才能被我们把握。这一过程正如“王阳明格竹”,竹是常有的,其理却不常现。哲学家可以格竹,画家可以格竹,就连农夫对竹也有自己的认识,但他们得到的理却是不一样的。

规律有时就像空气那样围绕着我们而不被我们察觉;只有仔细分辨,才发现其中大有道理。比如我们处理画面时,有时会觉得白颜料不够白,黑颜料不够黑。其实,画过国画的人都是知道“黑白相衬,计白当黑”的道理。黑白是通过相互对比而存在的,在浅色上画浅色,在深色上画深色,在灰色上画灰色,颜色都不会被显现出来。懂得这个道理后,你自然就会去安排颜色深浅,通过色彩的明度对比去把控画面的节奏了。再看看同样的东西处于不同距离时,色度也会有变化。比如一块高纯度的白色或黑色,在较远距离都会变灰,这便是“近实远虚”的道理。

所谓“基础”,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些事情的基本条件。比如做菜,需要主料,也需辅料;需要厨师,也需要厨具。同样,设计基础教学既包括创作的题材(主题),也包括对视觉表现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学生首先应该对创作主题深入理解,同时需要具有相应的表达能力。

设计基础中的视觉规律隐藏于多个方面,创作时,需要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用实验的方法来体会和把握。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来去伪存真。可以讲,规律适用的面越广,它就越深刻。在一次当代艺术的研讨会上,有人提了这么一问题:什么是当代艺术?很多人评论家试图加以限定,有人认为只能界定什么不是当代艺术。我觉得当代艺术是发展与变通的艺术,是开放的艺术,不是死的、封闭的艺术;同设计基础一样,有宏大的格局。大格局反对封闭,是“发展的森林”,不是封闭的系统。融合就是将这个大的格局中的所有元素置于熔炉之中加以提炼,犹如“炼金术”一般,得到个中真谛。有时跟学生讲道理,讲了很多遍,学生运用时还是老样子。只知不行并非真知,而知行合一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个人都应该有反省自己的习惯。时间在流逝,人随着时间变化,事情随着时间在变化,一切都处在更新之中。昨天的方法和手段有可能解决不了新变化了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藏在历史的某个角落。所以,我们要常反省,不要让习惯成了我们的牢笼。通过学习克服习惯,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自我的塑造,使今天的我区别昨天的我。

经常见到学生重复做错事而不反省,犹如盲人绕柱,周而复始。比如有学生在老师指出他习作的不足时,便将其毁掉,殊不知下次画往往还会有类似的不足。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与其掩盖失败,不如正视它,从中反省,这样下次才能做的更好。还有一个班,卫生很差,每天打扫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告诉他们要“管住自己的手”,结果不用怎么扫,教室也能保持干净。我们常强调“效率”,而效率不单单在于“产出”,而在于“耗损”和“产出”的比例。所谓“事半功倍”,就是这个道理。

每人都是一个“能量场”,既发出“能量”,也会受到他人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净化“环境”,以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能量场。这需要有一个像“道场”一样的环境,“道场”有它的基本规范和法则,所有置身其中的人都应该遵守。

主题教学就像树状探宝的长廊,可以引导你探究不同领域的知识,它让你把不同方面的问题统筹在一个主题当中。同时它也像一条大河,汇聚了无数溪流,汇集着每个人的能量。

以下是我以“近距离”为主题的教学大纲:

主题名称:“近距离”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适用课程:基础形态与色彩(第一阶段)

主题阐释:以“我”为主体,以自我感受为开端,选择自己感受得到的,感兴趣的事物为题材,作为表现对象。这些题材须时间和空间上离自己比较近的,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以此为开端来研究形态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了解相关美术史所蕴含的思想,以此反观自我的生活。

教学目标:侧重对事物的形态造型特征及色彩的基本规律的认知与塑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心——脑——眼——手敏捷协调的互动通道,进而领会内在的形式美规律。

其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选取自我喜欢的东西作为素材,解决“画什么”的问题。学生须阐释选取的原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需了解相关数码技术知识。

第二单元,开始从结构角度入手对对象加以表现;了解基本透视原理、结构表现方法,明主次,抓大放小,了解结构的基本形和基本表现方法;提高画面组织能力。(图1)

第三单元,感受画面的三类颜色,选取黑白灰三种纸张画同一资料三张画面。查找照相写实画家的相关资料,学习写实技术。

第四单元,用黑白颜料表现对象,感受画面节奏和形式感。(图2)

第五单元,使用“母体”概念将单一物体繁殖到无数并组织画面构成;或使用“做菜”的方法将画过的多种物体组织到同一画面中。

第六单元,研究印象派用色,了解印象派主要画家及代表作。分析颜色的对比关系,和色彩的百分比关系。作业是依据画面用色分析所得,画一张有这种用色特征的抽象画。(图3)

第七单元,风景写生,感受对象特征与画面颜色笔触特征的关系。(图4)

“近距离”,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以自我为原点,以自我感受为基础,用“我的眼光”来看世界,拒绝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式的认知方式,靠感知和实证来探索规律,不被表象所牵扯,尽可能的表现内在的真实。

首先,所有的对象选择都是自助式的,不允许借用。就这一条学生就有点不适应。“计划经济”搞惯了,学生有点不会选择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讲到苹果,就只会画苹果,这是高考班的结果,“苹果加衬布”是高考前的主要功课。“苹果”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进了大学,久了不消化,“苹果”也变了,变成了“铁球”,变成了痛苦的记忆。刚工作时给学生摆静物,没有摆苹果和衬布,学生就自己加块衬布,哪怕那个位置没法放衬布。我见了也无可奈何。久了才知道问题在于僵化,非“苹果”的问题。僵化在于不理解,在于观念保守,不愿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现在上课时,我尽量不急于否定他们,让他们自己反观过去看到的。事物总有两面,你看到一面,我看到一面,各有各的道理;所谓“全面”,要求换位看问题,克服盲点来换取共识。“放下”其实很重要,“放下”你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与之相对的,就是执着,执着也可叫钻牛角尖,对学习很是不利。这时便需要用实证的方法来印证所看到的,现实生活的事物并不是理想中的正方体或正圆球体,它们往往拥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个性特征。课堂上不摆高考式的静物,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值得表现的东西,并阐述其中的原因,目的就是和高考题材有所区分,并充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选择只是个开始,然后是“格物”,即从选择对象中筛选符合画面的东西,由对象慢慢转移至画面,寻找对象中符合画面的元素。由对象的立体到画面的立体,由对象的色彩到画面的色彩,由对象的形式到画面的点线面等视觉元素,你所看的与你所画的相互交融,造就了画面的结构与节奏。

(刘兵,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规律教学学生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巧解规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