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2013-05-06许红兵
许红兵
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带状疱疹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多侵犯神经节和皮肤,沿着周围神经分布,出现群集的疱疹和神经疼痛[1]。患者在病毒原发感染后,可能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内,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时出现。目前,临床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1月符合本次实验需求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符合《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西医物质化主编第五版《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 d内,未接受临床治疗,知情同意。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5岁,平均(42.63±8.59)岁。病程最长7 d,最短1 d,平均为(4.86±1.42)d。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2.99±8.05)岁。病程最长7 d,最短2 d,平均为(4.96±1.3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样本差异不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穴包括:病变四周阿是穴;与皮损对应的夹脊穴;两侧前臂背侧的支沟穴;两侧手掌尺侧后溪穴。患者在消毒后,使用毫针进针,采用围针刺方法,一般为6~8针,留30 min。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采用电针方法,采用毫针进针,得气后连接穴位刺激仪。患者每日治疗一次。实验组患者采用火针方法,取穴与对照组相同。患者采用仰卧位,阿是穴消毒后用酒精灯加热针体,迅速刺入疱疹中央,每次3~5个,针刺两次后挤出疱疹内液体,按压并涂抹万花油。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治愈:患者皮疹消失,临床体征消失,且无后遗神经痛。好转:患者皮疹完全消退,达到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疱疹消退未达到30%,且有较为严重的疼痛存在。以痊愈和好转为有效。
1.4 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的疗效为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²检验对比。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38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7例,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3 讨论
带状疱疹在中医中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认为患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经火盛,加之饮食失调,进而导致脾失健运,出现湿浊内停和郁而化热等,而外感毒邪入侵皮肤,邪毒稽留,湿热凝集等导致此疾病[3]。使用针灸对患者治疗能够激发机体内的生理应激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提高患者痛阈,增加免疫力,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4]。其中毫针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常用方法,其中阿是穴能够直达病灶,联合其他穴位,可以起到通气降逆、清利三焦,并具有舒筋活血的效果。而针刺对应的神经节段还能够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能够对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到更好的效果,其不但可以更好地镇痛,还能够通过驱邪的效果,将局部淤血和炎性物质排出。进而取得除湿驱寒、清热解毒的效果,并能够散瘀散结,生肌敛疮,祛腐排脓。患者在针刺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可以形成更大的针孔,将邪气排出。同时还能够借助活力将火毒外泄,有助于血气运行。且火针还能增强局部的免疫力。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经过火针治疗后,效果更好,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使用火针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后遗神经痛。
[1] 黄国付,杨金梅.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66-569.
[2] 王田芳,郑祖艳,杨文霞,等.梅花针叩刺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21.
[3] 李红,潘婉婉,赖桂兰,等.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57-759.
[4] 梁修深.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