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筛基液化石油气精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

2013-05-03周广林王晓胜

石油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硫容空速硫含量

周广林,王晓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北京 102249)

炼油厂液化石油气(LPG)醚化后仍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它不仅能使催化剂中毒,而且会腐蚀储运设备,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LPG无论在民用燃料还是工业原料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求量越来越大[2-4]。醚化后的LPG主要成分是价值较高的C4烃类,可用来生产丁烯和丁二烯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中所使用的催化剂极易中毒失活[5],要求原料硫含量必须低于1 mg/m3。因此,LPG脱硫剂的开发已成为炼油工业亟待研发的课题。

目前,LPG脱硫的方法有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催化氧化和生物化学法等[6-8]。吸附脱硫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硫技术,具有净化度高、能耗低、易于操作等特点,备受关注。研究较多的LPG脱硫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基[9]、金属氧化物基[10-11]和分子筛基[12-14]脱硫吸附剂等。分子筛作为一种多孔固体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饱和后可再生的特点,能有效地脱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已有的研究结果[15-16]表明,目前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的脱硫率不高,吸附容量较小,且负载的活性组分多为Ag和Pd等贵金属,因此有必要对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进行深入研究。

本工作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2+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Y吸附剂,并对其制备工艺条件及脱硫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开发适用于LPG常温深度脱硫的高性能新型脱硫吸附剂。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LPG原料选自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醚化后的C4馏分,其组成见表1,硫形态见表2。由表2可看出,LPG中的总硫含量为198 mg/m3,且所含硫化物以二甲基二硫醚为主。

表1 C4原料的组成Table 1 Composition of a C4 fraction(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

表2 LPG中硫化物的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sulfides in the LPG

1.2 吸附剂的制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以NaY分子筛为载体,负载前先将NaY分子筛在500 ℃下活化5 h,以除去物理吸附的水。称取一定量活化后的NaY分子筛,置于瓷蒸发皿中,再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活性组分前体Zn(NO3)2,AgNO3,Cu(NO3)2,用定量的去离子水溶解,然后将前体溶液缓慢滴加到NaY分子筛载体中,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过滤、洗涤,放入干燥箱中于120 ℃下干燥6 h,再于马弗炉中于一定温度下焙烧2 h,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不同负载量的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

1.3 实验装置

采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实验装置对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进行筛选,并对脱硫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其流程示意见图1。其中,反应器由内径22 mm、长40 cm的不锈钢管制成,吸附剂装填量30 mL。

图1 实验装置流程Fig.1 Flow chart of the experiment.

1.4 实验方法

将吸附剂在400 ℃下加热2 h,以脱除其中的水分,然后取30 mL原粒度吸附剂装于固定床反应器中部,床层高度为80 mm,两端填充一定量的φ3 mm的瓷球。用计量泵进料,使液相LPG通过吸附剂床层,在出口处收集脱硫后的LPG,测定总硫含量。采用恒温水浴控制床层温度。当脱硫后LPG中的硫含量超过规定标准(5 mg/m3)时,认为吸附剂被硫穿透,停止进料。

1.5 分析方法

总硫含量的测定采用江苏江环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RPA-200型微库仑定硫仪。硫化物分布的测定采用安捷伦公司7890 A型气相色谱仪,分析条件:V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5 mm×5.0 μm),柱温为初温35 ℃,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00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1.0 mL/min;用微量六通阀进样,定量管体积100 μL;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条件为燃烧温度804 ℃,燃烧压力36 Pa。

1.6 穿透硫容的计算

穿透硫容是评价吸附剂脱硫性能的重要指标。当反应器出口LPG硫含量达到5 mg/m3时认为吸附剂被穿透,所需时间为穿透时间;床层穿透时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硫质量为穿透硫容,计算式如下:

式中,Sc为穿透硫容,%;Q为液化气的流量,mL/h;ρ0为反应器入口LPG硫含量,mg/m3;ρ1为反应器出口LPG硫含量,mg/m3;t为脱硫时间,h;m为吸附剂的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类型分子筛对硫化物的吸附性能

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及孔道结构不同,其选择吸附硫化物的性能也不同。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分子筛(5A,ZSM-5,13X,NaY),在相同条件下对其进行动态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不同类型分子筛对LPG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不同类型分子筛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2。从图2可看出,不同类型分子筛对LPG中硫化物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NaY>ZSM-5>13X>5A。

图2 不同类型分子筛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2 Breakthrough curves of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different zeolites.

分子筛能选择吸附硫化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二甲基二硫醚分子的临界动力学直径为0.62 nm,与ZSM-5分子筛的孔道直径相当,且该分子筛的孔道直径均一,不存在超笼结构。根据限制过渡态理论,当分子筛空腔中的有效空间小于过渡态所需空间时,吸附将受到阻止,因此,ZSM-5分子筛孔道内的吸附量相对较低。而13X分子筛和5A分子筛子具有一维孔道结构,且孔径较小,对二甲基二硫醚的吸附也会受到影响。Y型分子筛的孔道直径为0.73 nm×0.76 nm×0.77 nm,且具有三维立体交叉孔道体系,因此硫化物分子很容易通过其孔道,吸附量较大。因此,选择NaY分子筛作为脱硫吸附剂的载体。

2.2 吸附剂制备条件的考察

2.2.1 负载金属离子种类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负载3种不同的金属离子Cu2+,Zn2+,Ag+制得脱硫吸附剂。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3,根据图3计算出的穿透硫容见表3。

图3 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3 Breakthrough curves of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the adsorbents loaded with different metallic ions.

表3 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剂的穿透硫容Table 3 Breakthrough capacity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the adsorbents loaded with different metallic ions

从图3可看出,LPG经过NaY分子筛后立刻就能在出口处检测到硫化物的存在,并且出口处LPG中的硫含量迅速增加。而对于CuY吸附剂,在吸附脱硫170 h内,LPG中的总硫含量为0,即在达到穿透点前,对硫化物的吸附有一个稳定的阶段并使LPG达到较高的净化度;CuY吸附剂的穿透曲线十分陡峭,说明其利用率较高。由表3可知,改性后的分子筛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均高于未改性的NaY分子筛,其大小顺序为:CuY>AgY>ZnY>NaY。与NaY分子筛相比,CuY吸附剂的穿透硫容由0.12%(w)增至1.23%(w)。

硫化物中的硫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使硫化物具有给电子能力。硫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转移到金属原子的空轨道上,形成硫—金属键和π键[17],硫—金属键的强度取决于金属键的类型,一般与Cu金属形成的键强度较强,与其他金属形成的键强度较弱。负载Cu2+的分子筛吸附剂吸附硫化物时,Cu2+的空4s轨道易与硫化物中的硫所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化学键,实现化学吸附;而其他吸附剂与硫化物的成键能力弱,主要靠分子筛孔道的物理吸附作用吸附硫化物,所以吸附量较小。因此,CuY分子筛吸附剂适合用作LPG中硫化物的吸附剂。

2.2.2 Cu负载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不同Cu负载量的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4,根据图4计算出的穿透硫容量见表4。

图4 不同Cu负载量的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4 Breakthrough curves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loaded with different loading of Cu2+.

表4 不同Cu负载量的CuY吸附剂的穿透硫容Table 4 Breakthrough capacity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loaded with different loading of Cu2+

由图4和表4可看出,Cu负载量在3%~9%(w)内,随Cu负载量的增加,CuY吸附剂的穿透时间逐渐延长,穿透硫容也逐渐增加。当Cu负载量为9%(w)时,在170 h内出口处LPG中的总硫含量为0;此后,出口处LPG中的硫含量逐渐升高,到200 h时穿透,穿透硫容为1.23%(w);当Cu负载量达到12%(w)时,吸附剂的穿透时间迅速缩短,穿透硫容降低,仅为0.92%(w)。因此,最佳的Cu负载量为9%(w)。

2.2.3 浸渍温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不同浸渍温度下制备的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5,根据图5计算出的穿透硫容见表5。

图5 不同浸渍温度下制备的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5 Breakthrough curves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prepared at different impregnation temperature.

表5 不同浸渍温度下制备的CuY吸附剂的穿透硫容Table 5 Breakthrough capacity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prepared at different impregnation temperature

由图5和表5可知,升高浸渍温度有利于提高Cu负载量,从而提高CuY吸附剂的吸附量。当浸渍温度从25 ℃升至80 ℃时,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从1.00%(w)增至1.31%(w)。这是因为浸渍温度越高,Cu2+的扩散速率越快,NaY分子筛内的Na+也会从外界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骨架作用力的束缚而脱离外溢,使Cu2+得以进入骨架的阳离子空位来补偿电荷。浸渍温度在40~80 ℃内,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变化不大,且浸渍温度为60 ℃时所制备的CuY吸附剂对LPG的脱硫效果较好。因此,最佳的浸渍温度为60 ℃。

2.2.4 焙烧温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6。从图6可看出,未经焙烧的CuY吸附剂(100 ℃下烘干)的脱硫性能比焙烧后CuY吸附剂的脱硫性能低;当焙烧温度为200~400 ℃时, CuY吸附剂的穿透时间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延长,焙烧温度为400 ℃时,CuY吸附剂对硫化物的脱除效果最好。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1)低温时分子筛孔道中存在大量的水未被蒸发出来,减少了硫化物与分子筛表面的接触机会。2)随焙烧温度的升高,一方面有利于除去分子筛的吸附水和结晶水,增加分子筛与硫化物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形成的新化合物可能会转变成Cu2+的形式,Cu2+不断向载体内层扩散,活化后的Cu2+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提高了对硫化物的选择性。当焙烧温度为400~500 ℃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吸附剂的穿透时间缩短。这是因为:当焙烧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Cu2+进入载体体相内部,与载体作用生成CuO化合物,减少了CuY分子筛结构中的Cu2+数量,降低了吸附效果。因此,最佳焙烧温度为400 ℃。

图6 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uY脱硫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6 Breakthrough curves for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prepared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2.3 动态吸附条件的考察

采用φ2~3 mm的CuY吸附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2.3.1 吸附温度的影响

不同吸附温度下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7,根据图7计算出的穿透硫容见表6。

由图7和表6可知,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剂的穿透时间缩短,吸附温度为80.6 ℃时,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为0.98%(w),比吸附温度为21.5 ℃时下降了20.3%(w)。这说明升高吸附温度不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CuY吸附剂脱硫不仅通过物理吸附,而且还能通过硫—金属键和π键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化学吸附大多也是放热反应,因此过高的吸附温度对吸附反应不利。对于本实验,吸附温度对CuY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影响不大,所以选择吸附温度为常温。

图7 不同吸附温度下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7 Breakthrough curves of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表6 吸附温度对CuY吸附剂穿透硫容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adsorption temperature on the breakthrough capacity of CuY adsorbents

2.3.2 液态空速的影响

不同液态空速下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见图8,根据图8计算出的穿透硫容见表7。从图8和表7可看出,当入口LPG硫含量恒定时,在0.5~3.0 h-1内,随液态空速的增大,吸附剂的穿透时间缩短;液态空速从0.5 h-1升至3.0 h-1时,穿透硫容从1.75%(w)降至0.57%(w)。这主要是由于液态空速较低时,LPG在吸附剂床层内的停留时间延长,硫化物和吸附剂的接触机会增大,使吸附剂的脱硫效果提高,穿透硫容增大;而随液态空速的增大,LPG在吸附剂床层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变差,因而穿透硫容逐渐减小。在线监测LPG中的硫含量发现,液态空速从0.5 h-1升至3.0 h-1时,出口LPG中的硫含量始终小于1 mg/m3。在分析精度内,硫含量与液态空速基本无关,表明吸附剂与微量硫的反应速率极快,因此具有极高的脱硫深度;同时说明,减小液态空速有利于硫化物的脱除,可能是由于随液态空速的减小,有更多的硫化物组分与吸附活性位相互作用而被脱除。但降低液态空速会同时降低LPG处理量,考虑到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与LPG处理量的关系,选择液态空速为0.5~1.5 h-1较适宜。

图8 不同液态空速下CuY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穿透曲线Fig.8 Breakthrough curves of the sulfide adsorption on CuY adsorbents at different LHSV.

表7 液态空速对CuY吸附剂穿透硫容的影响Table 7 Effect of LHSV on the breakthrough capacity of CuY adsorbents

3 结论

1)考察了5A,ZSM-5,13X,NaY等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对LPG中硫化物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aY分子筛的脱硫能力最好。

2)以NaY分子筛为载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分子筛基LPG精脱硫吸附剂CuY。CuY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Cu(NO3)2为活性组分前体,最佳Cu负载量为9%(w),浸渍温度60 ℃,焙烧温度400 ℃,焙烧时间2 h。

3)在固定床脱硫实验装置上,对制备的CuY吸附剂进行了动态脱硫实验,考察了吸附条件对CuY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在常温、0.6 MPa、液态空速1 h-1的条件下,CuY吸附剂可使LPG中的硫含量从198 mg/m3降至5 mg/m3以下。当出口LPG硫含量达到5 mg/m3时,脱硫剂的计算穿透硫容为1.23%(w)。

[1]吴基荣,雷朝海,郝生荣.LPG脱硫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30(3):36-38.

[2]田春荣.强劲的需求潜力——中国液化气进口和消费状况分析[J].国际贸易,1999(3):39-42.

[3]田春荣.增势依然——中国石油和液化气进口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0(2):27-31.

[4]曾新习.液化气进口作业继续向大公司集中[J].当代石油石化,2002,10(8):44.

[5]金宏.积极开展LPG的化工利用[J].石油商报,2003,21(1):13-16.

[6]李维彬,张浩.石油加工中生物脱硫技术的进展[J].炼油与化工,2007,18(4):4-7.

[7]苏静.硫化物生物氧化脱硫技术研究现状[J].环境技术,2006,15(1):26-28.

[8]刘鸿元.THIOPAQ生物脱硫技术[J].中氮肥,2002,33(9):53-56.

[9]Jiang Zongxuan,Liu Yan,Sun Xiuping,et al.Adsorp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n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s for Ultra Deep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s[J].催化学报,2003,24(9):649-650.

[10]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种碳四烯烃脱硫吸附剂及制法和应用:中国,101450302 A[P].2009-06-10.

[11]田双,柳云骐,佘南南,等.ZnO的合成及其在油品脱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2,41(8):965-974.

[12]Wakita H,Tachibana Y,Hosaka M.Removal of Dimethyl Sulfide and t-Butylmercaptan from City Gas by Adsorption on Zeolites[J].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2001,46(2/3):237-247.

[13]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can.Selective Sorbents for Purification of Hydrocarbons:US,7148389[P].2006-12-12.

[14]牟庆平,郭宁,高利军,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3,32(8):663-665.

[15]Samsung SDI Co Ltd.Zeolite Adsorbent for Desulfuriza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US,7625429[P].2009-12-01.

[16]Samsung SDI Co Ltd.Desulfurization for Fuel Gas for Cell and Desulfuriz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US,8057577[P].2011-11-15.

[17]Yang R T,Wang Yuhe,Amestica L.Natural Gas Desulfurization:US,8187366[P].2012-05-29.

猜你喜欢

硫容空速硫含量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基于实验的干法脱硫硫容分析及应用
波音737NG 空速管加温故障分析
热采井恶臭气味处理研究及应用
盐酸三乙胺-氯化铁离子液体吸收H2S的研究
莱钢3#750m3高炉降低生铁硫含量实践
孔道可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定形碳负极材料
受限空间不同类型硫化氢清除液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737NG空速管加温故障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