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的逻辑美(一)

2013-04-29凌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进式知识分子议论文

凌志

议论文以理性美见长,立意讲究思辨,语言讲究精炼,而结构与内涵则皆需讲究逻辑之美。逻辑美应成为议论文之大美,表现为内容的浑然一体,结构的环环相扣,或层层推进,或峰回路转,或多角度展开,无论哪一种逻辑,皆需缜密有序,紧扣一点——中心论点展开。

一、结构的深入有序

单纯的并列式与对照式的议论文,结构清晰简明,但易走向极端——死板僵化,需要详实的、内容精美的语言为其支撑,使之以内涵与情思弥补结构过于简单的缺陷。这种结构简单明了的纯并列与纯对照式议论文本文不作探讨。

更多精美的议论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有单纯采用层进式,也有与并列对照局部结合使用的复合层进式。层进式结构的文章或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即“分论点”式层进,如下文毛秀的《孤独的境界》;为避免僵化,多数层进式结构无明显语言标志,体现为一种意义上的内在的逐层深入,可称为“内在逻辑”式层进。

“内在逻辑”式层进究竟有哪些典型的范式可供学生模仿?历来说法混乱不一,关键在于概念界定不清,或互相交叉。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说,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有“引论,本论,结论”说,有“引议联(析)结”说,有“引联议结”说,还有“起转承合”说等等。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往往感到难以操作,无所适从。存在的困惑主要有:1.分析问题,究竟怎么分析?2.“为什么”“是什么”有时很纠结,一定要写吗?因为老师阅卷存在一个潜在的共识——“为什么”永远比“怎么做”重要,“是什么”永远比“为什么”重要。3.“议”中有时会“联”,“联”中肯定有“议”,二者究竟如何界定?其实这些结构只是从不同角度的抽象概括而已,学生作文时应学会灵活发挥,不能僵化、教条化理解。为了厘清所有问题,有必要帮助学生澄清几组概念。

1.“为什么”与“是什么”

“是什么”主要表现为阐述话题核心概念或所指现象的内涵,抽象表述时常用“是……”“体现……”等提示内涵的句式。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如《争》,“‘争是一种不甘人后、勇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拒绝平庸》中,“平庸者,不露锋芒也;拒绝平庸者,锋芒毕露也”“拒绝平庸,体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切关心与坚定批判,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独立精神与自由品质”。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是:“是什么”也可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行为或社会现象来体现。

“为什么”是指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证明,主要表现为正面分析其原因或意义,或反面指明其危害或后果。如《劝学》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后,先用喻证正面论述学习的意义“改变自我,提高自我”,再进一步类比论证“学习为何能提高自己”,因为可以“弥补不足,增加才能”,这是深入探究“为什么”的一个典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者选哪几点写?我认为这里不存在绝对的取舍规则,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①所议的话题本身哪一点更容易写;②哪一点更能让你有感而发。

2.“联”与“议”

“联”,不能像流传的那样泛化理解“古今中外一切人事皆可为联”,这会与“议”冲突,所以我们可以将“联”窄化为专指“针对当今社会现实”,“联”中可包含“议”,但应是一种现象上的阐述,而非本质上的探究。如下文《拒绝平庸》中对杨丽萍走向庸俗的一段叙写: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印象》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所谓的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变得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议”是一个综合性的词,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任一个或几个方面,可以是分析问题,也可是解决问题,可以是现象上的分析,也可以是本质上的探究。如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先“联”了风沙渡(正面)与蚁族(反面)的行为表现,形象阐述了“什么是”拒绝平庸;下半文则深入一层,转写“怎么做”,阐述拒绝平庸者的内在本质: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3.“分析”“论证”“阐述”

我们经常在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指导中看见这几个词,它们其实不是一回事。“阐述”常针对“是什么”与“怎么做”,其中“是什么”可以是抽象的概括,也可以是形象的行为(即具体的社会现象),如上文的两段“联”都是一种现象的阐述;“论证”更多针对“为什么”,如下面这篇64分的考场文《拒绝平庸》中的一段:

鲁迅认为,只有人们张扬个性,“沙聚之邦”才会转为“人国”。所以,我们要拒绝平庸,张扬个性,坚守自己。

甘于平庸后就是“随大流”,而“大流”会制造麻木的庸众。人所以为人,盖因是“有思想的苇草”,能够彰显个性,活出自我。而倘若人人都“随大流”,那么,最终只会被“大流”冲走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成为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而旧社会正因民众乃至孩子都被旧道德禁锢成为庸众,几亿人才呈现为大沙漠,以至于人心丧乱。因此,我们要拒绝平庸。

论证与阐述都属于议论文分析的范畴,只是针对的角度不同。

澄清了以上几组概念,我们可以尝试将议论文的几种实用结构进行较为清晰的归纳:

1.规范式层进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中某一点或几点展开,结构清晰明了,一般有语言标志,即以“分论点”来提挈结构全文。如毛秀《孤独的境界》全文围绕“是什么”逐层深入阐述了不同孤独之境界的内涵,赞美“为国为民,不为人解”者的崇高境界。

孤独的境界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妄,狂妄是一个群体的孤独。我一直以为孤独是一个很强悍的词,不敢轻易碰触。有人说:孤独是一种能力,那么能力的高低便决定了孤独境界的高下。

恕鄙人愚见,孤独大约有三重境界。

境界一:走在时代里的孤独。这种孤独大概是独坐小轩窗的思妇之苦,大概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后瞬然冷淡所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

境界二:走在时代边缘的孤独。时代浪潮中的歌哭悲笑,不啻风马牛,皆不相关。只在风中保持一个独舞的灵魂。九万里高空的鲲鹏,寒江冰雪上的钓客,汨罗江畔的渔父,东篱把酒的隐士,他们在一种孤绝的境界冷眼看历史的风沙逐步遮掩世事的更迭……

境界三:走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孤独。胸怀大抱负的人即使不为人所解,又何能甘于折戟沉沙,平戎策化为种树书?君不闻杜甫高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们是孤独的,在浓黑的悲凉中独自探路,为天下苍生!这正是孤独的大境界。这种强悍野蛮的精血为孤独一词注入一脉奇香,这才叫做孤独的力量,比于前者,这是悲壮如山的孤独。

……

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前半部分形象阐述“是什么”,即“人物的具体行为体现了拒绝平庸的内涵”,后半部分则分层阐述“怎么做”,需要勇气,还需要才情。

拒绝平庸

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响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

这个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留给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烈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

……

拒绝平庸需要足够的勇气。

也许有人挣扎过拒绝平庸,却最终被流言或因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于平庸。这时候,坚守住内心高地而带来的强大魅力熠熠闪光。……

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梵·高做到了,他挥动画笔带来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

……

诗人北岛喝出:“告诉你吧,我不相信!”拒绝成见,拒绝既定规则,拒绝那最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平庸。

2.灵动式层进

灵动式层进主要指“引议联结”式结构,其中“联”与“议”之间体现一种内在逻辑的深入,同时两者内涵与关系比较自由:①位置可交换,写成“引联议结”;也可边联边议,交叉结合。②内容可选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任一方面,也可从反面写“做不到这样的现象与原因”或写“不这样做的现象与危害”等等。这种灵动式层进常常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宣扬社会道义,弘扬社会责任。我们应提倡学生学会写这种形式的议论文,培养学生心怀天下的人文情怀与匹夫有责的公民意识。

如下面这篇68分佳作(错别字扣分)采用了“引联议结”型结构。开头部分概写世人之平庸,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属于“引”;接着运用对比阐述当今知识分子沉沦平庸之现象,属于“联”,形象而深刻说明平庸“是什么”;再接下来赞美旧知识分子的坚守,由概述到例证到引证,属于“议”,与前文鲜明对比,论述拒绝平庸应“怎么做”。

拒绝平庸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今世之人,多以奉行“中庸”之道自喻。即与世俗同流,人云亦云,而其自身便少了一些原则,多了一些铜臭,少了一些坚守,多了一份谄媚。

而我要说,拒绝平庸。

知识分子这个词,起源于西方,原意是指有理想,有学识,为社会奉献,教化他人的一类人……

现今社会的娱乐化,亦使知识分子们愈加平庸,从泛滥地“说三国”“说明清”,再到忙于为“超女”们正名,平庸的知识分子令人茫然。

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那些20世纪的知识分子们,怀念鲁迅的锋利,怀念章太炎的狂狷,怀念李大钊的理想,怀念陈寅恪的执着……

马寅初生于19世纪末,也曾是清末留美幼童,其在经济学领域上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老人甚至遭遇批斗和迫害。而面对忘年之交的周恩来的劝导,马寅初发出了“吾爱吾友,但吾更爱真理!”的呐喊。

北岛的诗中曾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崇高是崇高者的墓志铭,看,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马寅初的身影并没有弯曲,他用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不甘平庸刻写了崇高者的墓志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却要说,拒绝平庸。

再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则采用“引议联(析)结”的结构。“议”的部分用了张孝祥的例证,正面歌颂锋芒之士,阐释拒绝平庸的内涵,即“是什么”;“联”的部分反面呈现社会平庸化问题,并分析其危害。

拒绝平庸

平庸者,不露锋芒也;拒绝平庸者,锋芒毕露也。

……我们的时代,正呼唤锋芒之士。

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书要求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其友人劝他不可太露锋芒,张孝祥怒目圆睁,拍案而起:“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知秦桧忌我而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此三问,大概可以告慰古今一切锋芒之士。

拒绝平庸,体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切关心与坚定批判,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独立精神与自由品格。

我们的时代拒绝噤声、失语。但有些地方,却像当年托尔斯泰所愤恨的那样:“散发着懒散气息,他们用自己的懒散来取悦同类的懒散。” ……

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对时代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鲁迅先生写道:“这些人毕竟是敏感于这些缺陷的,也有些许的不满,但每到缺陷将要显露的危机一发之际,便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闭上了眼睛。”于是,无不平,无问题,也就无改革,无进步……

猜你喜欢

进式知识分子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谈高中语文层进式模仿写作教学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谈高中语文层进式模仿写作教学
简谈“议论文”写作
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教师下水作文”对高中生层进式议论文写作的启发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