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六艺感中华之大美 传国学立发展之根基

2013-04-29郭志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材六艺新民

郭志洁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酝酿调研、自身定位阶段;设计研发、课程实施阶段;反馈梳理、完善调整阶段。在国学校本课程研发实施的这三年中,学校做实了课程建设,使教师提升了文化底蕴,学生得到了成长。

树立利于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理念

古代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术)是古代对人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我们的校本课程融合了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时代需要,舍去了射箭(射)、驾车(御)两种技艺,将其替换为“弈”和“武”,借棋道与武德涵养身心,也给其他“四艺”重新做了注脚。最终在提炼、增补、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 “新六艺”,即“礼、乐、弈、武、书、术”,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可观、可听、可触、可赏的立体国学系统。

自主设计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

制定学校国学校本课程纲要。纲要以文化育人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具体介绍了“新六艺”的制定原则、目标内容和活动参考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突出“礼”和“书”的规范与经典诵读。从课时比例上,“书”这一单元占总课时量的38%,体现了学校重视经典吟诵、积累、感悟的设计思想。“礼”除了安排专有课时外,还在其他课堂中以行为规范的方式再现、体验、实践。

带领高年级段学生走进古圣先贤。鉴于高年级学生的理解力,我们选择承载圣贤思想精神的《论语》、《大学》以及《古文观止》与学生同读共议,让孩子们理解中华思想的内涵,在濡染熏陶下孕育一颗中国心。

在研讨中斟酌修订国学教材与学材。2008年学校成立了国学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推进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结合课程纲要及各年级课程框架,设计编撰了供1—6年级上下学期使用的教材与学材。教材的编写以新“六艺”为单元框架,统合相关的学习内容,课时教材则体现对学习主题的要素分解,并借助文字和图片呈现学习资源。研发组还设计开发与之配套的学材,学材在设计上更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课后延伸等。

追求利于学生知行统一的课程方式

我校国学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力求体现“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学,适合学生参加的国学,体现行为表现的国学,体现教育深刻的国学”的课程设计思想。

行国学理念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多渠道的参与体验方式让孩子们感知。如学习古礼时,老师带领学生实际模拟,创设拜访、待客等人际交往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礼仪的重视。

多彩的国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努力营造国学氛围,借助一系列具有文化馨香的国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国学、品国学”的热潮。2009年9月1日学校正式启动《国学》校本课程,同时召开了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隆重的开笔仪式,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它让学生在踏进校门之始便感受到厚重静雅的古代文化,从心理上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满怀期待,而其他年级在观礼过程中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每学期召开“开心学国学”知识竞赛,激励孩子们走进国学精粹,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学校还推出校园文化周,开展了“国学课堂”这一主题活动。以新“六艺”为依托的“京剧”、“围棋”、“诗社”等七个国学课堂均由学生精心设计、自主策划,课堂的讲解员也是由学生担任。它的开设,一方面是对国学校本课程的丰富和拓展,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通过课程研发、建设与实施,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他们不再只是实施者,而是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提升了对教学观、质量观的认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它的意思是人不仅要每天光明自己的“明德”,而且要去“新民”,去影响周围的人。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提升自己,使面貌日新,更要努力“新民”,使学生好的德行得以昭示,并将“明德”和“新民”的工作做到“至善”的境界,这就是“人文日新”,它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学材六艺新民
陋室听歌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