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3-04-29陈瑛

科技与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陈瑛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带来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理智选择。但低碳经济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本文从客观、主观2个方面分析了实施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1 “低碳经济”的广义理解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产生于英国。为了应对地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以及能源短缺的威胁,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发表了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随后英国继续推出系列低碳经济政策。欧盟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生存环境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全球气候恶化及严重的能源短缺背景下提出的,它瞄准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危机中两项核心问题——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低碳经济的提出其重要意义在于唤醒了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世界各国对人类的生存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并具有一种危机感。

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很多,最为突出和紧迫的是目前由于能源结构高碳化所导致的碳排放量过高,进而引起严重的气候异常、能源短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各国普遍采取“刺激需求、提高消费水平”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陈代谢”加速了。这种高消耗的经济与生活方式,不仅耗费了大量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排泄物与污染物。石油、煤、天然气的消耗,森林资源的消耗、各种矿物质的消耗、水资源的消耗等除了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各种有害气体对大气污染的加重,同时随消耗而产生的各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对江河湖海、土地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所以,对于低碳经济也应有一个广义的理解,即:以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量为核心的,全面降低消费水平、实施低消耗经济与生活方式的生态经济模式。而这种生态经济模式一方面要大规模地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它也是一种节约型、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低碳经济的实施还有赖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低消耗、节约型的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

2 “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随着人类社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断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资源,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就”,同时也为生产技术的发明者、产品的经营者创造了丰厚利润。然而,这种高消耗经济与生活方式,在其“繁华”、“奢侈”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对人类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1)工业化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大气、水资源的破坏。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这些人为污染物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等。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这不仅是局部的影响,甚至对全球气候都具有严重的影响。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破坏地球臭氧层,直接影响植物、动物的生长与生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流人江河,不仅污染了水资源,甚至两岸的树木都饱受其害,水中的生物大面积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国有850条河流严重污染,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0%的人们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同时农牧业使用的农药、化肥所造成的污水也使得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

(2)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对生活环境、江河湖海以及耕地的破坏。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垃圾能够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还可以危及到农作物的生长及人体健康。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工业及生活废弃塑料的污染,即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买菜不用提上菜篮、垃圾不用垃圾桶、早晨送取牛奶也不需要像20年前那样天天用使用过的空玻璃瓶换取当日的玻璃瓶装鲜奶。但这种潇洒与方便的代价是大量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的使用与丢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构成了白色污染,造成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危及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态平衡。

(3)大量能源消耗,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为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变化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也已发生变化。

目前作为世界主体能源的石油、煤、天然气,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未来学者预测,维持以石油、煤、天然气为主体能源的时间不会超过50年。

(4)森林资源的破坏与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倾向。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森林占有量严重不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虽然一方面国家在下大力气建设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却在疯狂地毁林砍树。一次性筷子、纸杯、纸袋的广泛使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我国木材消耗量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若每人每天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那么累计起来全国每天要消耗木材约2×104m3(按10亿人口计算),相当于砍掉7100多棵直径60cm、高10m的大树,相当于毁掉了3万km2的森林。再加上一次性纸杯、纸袋的广泛使用,房屋建筑、家具、装修材料、森林火灾等等,每天又要消耗多少木材?毁掉多少森林?我国的森林面积不仅少的可怜,而且还在急剧地减少。而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作用,所以环境与气候的恶化也就不难理解了。近年来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除此之外,水土流失、沙尘暴频繁、气候失调等等均与大面积森林减少有关。

3 实施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全球环境问题、人类生存危机不仅仅是国家所面临的难题,而且是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乃至“地球村”所有村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国家与组织层面上讲,要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老百姓个人则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自觉主动地采取一种低碳、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并落实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低碳经济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地球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以,低碳经济的实施意义重大、涉及范围广、且紧迫性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难度,对于低碳经济的实施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客观因素。实施低碳经济需要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而这种战略性的调整需要时间、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做支持。单就能源结构来讲,要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而这些新能源,大部分属于正在研究、开发阶段的新技术,到成熟以至大规模应用可能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主观因素。工业化、现代文明、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为商品、服务的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种利益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是眼前的、局部的或个人的。高消耗经济与生活方式可能会拉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给人们带来方便而奢华的生活,但它对于资源的消耗过快;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发展下去使整个人类面临可怕的生存危机。而对于低碳经济的实施,则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个人“割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去保全整体利益,使全球获得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长期维护,造福子孙后代。

但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认识上的不到位,这种利益的“割舍”在实际中实现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也构成了低碳经济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障碍来自于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利益冲突。如,眼前利益与人类长远利益的冲突、个人或局部利益与全球整体利益的冲突等等。

4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如何克服以上制约因素,加速实现低碳经济与生活方式?从客观上来讲,需要国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重点投向环保领域。如,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节能产品的研制与生产;空气净化技术、水污染的治理技术、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等等。同时,应转变观念,将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优惠;资金、人才上提供最大的方便。但尽管如此,环保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也还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不一定短期内就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因此,克服主观因素的制约,号召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主观上来讲,主要来自于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对于各种眼前利益的“割舍”存在一定难度。放弃方便舒适甚至奢华的生活方式、割舍个人利益去维护地球环境并不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做到的。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低碳、低消耗生活方式的形成,创建“节约”型社会。

第一,应尽快实现观念的转变。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到各企业的经营策略,再到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都必须牢固而清楚地树立“低碳”、“低消耗”、“节约”的全新发展理念与生活态度,使社会各层面都能自觉主动地以全球、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存环境的长期维护为根本,牺牲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全人类的利益、牺牲眼前利益保全长远利益。

为实现此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讲,应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与道德水平;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全社会动员起来,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公民充分认识到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及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每一位公民都应从我做起、从每一个生活细节做起,把低碳、低消耗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例如,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少喝一斤酒、选择小户型住宅、简单装修、少用电梯空调等电器产品、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购物袋、拒绝过度包装、尽量少开车等等。

第二,国家应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用经济杠杆、价格调整等方式,以一系列更加强硬的措施,迫使企业与消费者放弃高碳、高消耗的经营与生活方式,全面实现“低碳经济”。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价,实施用电的区别定价方法。对于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大幅度提高电价,以限制奢侈用电。对于私家车的购买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水平、提高油价、增收道路维护费、或直接提高轿车的销售价格等方式来大幅度限制轿车的购买与奢侈使用。提高塑料制品的价格,限制塑料制品的滥用。提高各类木材的价格,限制木材的使用,间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等等。即通过制定有效的“生态价格体系”,实现低碳与低消耗目标。

第三,国家出台更为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那些使用经济手段无法奏效同时其行为又严重危害环境利益的企业或个人实施强硬的法律手段予以制止。国家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废气、废水的排放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执行停产整顿或强制关闭。对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或行业,绝不心慈手软,坚决取缔。

总之,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低碳、低消耗经济与生活方式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智选择。但它的实现并非易事,其中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从客观上来讲,国家应加大力度,尽快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环保技术的开发、环保产品的生产等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资金和技术;给与优惠的支持政策。从主观上来讲,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观念上的制约因素,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每一位“地球村”的村民都应自觉主动地选择低碳、低消耗的经济与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