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机遇
2013-04-29赵振宇
赵振宇
摘要:2013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拟定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撤销铁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同时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铁路运输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客运方式,也是中国内陆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命脉,改革失败的后果严重,风险较高,本文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借鉴美国铁路发展经验,对铁路改革进行了分析,并就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铁路;改革;风险;铁路改革
铁路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进行铁路改革风险极高,存在隐患极大,因为铁路运输直接关系到每个企业的运营成本,铁路运输价格每增高一点,分摊到每个企业的运输成本就会随之增高一点,企业的负担就是会加重一点,竞争力就会削弱一点,如果铁路运输价格突变,出现飙升,则必然会有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因无法调整运营而破产。所以说,铁路改革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却又不得不改,政府必须要像做精密的外科手术一样,慎之又慎。
一、美国铁路建设得失分析
(一)美国铁路运营改革历史
美国的铁路建设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采取古典自由主义1的经济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完全市场化,政府充当“守夜人”角色,为铁路市场的繁荣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贷款,比如联邦国会在1862年7月1日通过的《太平洋铁路法案》规定:“政府保障援助为用于邮政、军事和其他目的而建设的由密苏里河到太平洋的铁路线和电报线路;政府负责赠送大批国有土地和资助大量资金,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根据此法案,预计承建这条铁路线的公司可获得4500万英亩的赠地以及6000万美元的贷款。[3](297)
到二十世纪时,联邦政府先后授予的土地高达20400万英亩(其中2500万英亩因铁路未建成而被政府收回)[6](12),占了明尼苏达和华盛顿州面积的四分之一,威斯康星、衣阿华、堪萨斯、北达科他和蒙大拿的五分之一,内布拉斯加的七分之一,加利福尼亚的八分之一,路易斯安那的九分之一[7](173)。这种优惠的政策和贷款投入催生了美国的“铁路热”,鼎盛时期,美国铁路公司高达6万多家。
由于现代自由主义2的觉醒,公众呼吁铁路运价公平,1887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管制商务法》,后据此法成立了州际商务委员会,被赋予监管运价、市场准入和退出以及兼并重组大权,政府由此加大了对铁路行业的管制。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汽车的普及以及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铁路的客运业务开始大幅萎缩,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铁路行业中三分之一的企业破产,客车停运比比皆是。随着新自由主义3的复兴,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铁路复兴与监管改革法》,免除了许多对铁路公司限制。1980年,国会又通过了《斯塔格斯铁路法》,给予企业定价自由、简化兼并手续,加快线路调整程序,允许多种所有制等政策支持,进一步促使了铁路公司把业务重心从客运转向货运。
为了保持铁路客运的社会服务职能,美国政府在1971年创立了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简称美铁),统一运营全国的城际铁路客运。美铁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总统任命,需联邦参议院确认,总裁由总统提名,参议院任命董事会成员之一是运输部部长。铁公司运营总路线长22万英里,服务覆盖美国46个州和加拿大三个省份,总共约500个车站。为了坚持运营那些赔钱的线路,政府一直为美铁提供补贴,仅2011财年,美国政府就向美铁投资563亿美元以弥补亏损,并追加922亿美元用于公司的资本流通。
(二)美国铁路运营经验分析
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铁路运营政策一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而改变,不同时期分别受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在建设初期,国家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调动了市场积极性,使铁路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是好的方面,但是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模式下,至少造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私人所有制下造成的运输成本偏高,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当然这一点是与我国的铁路运营相比的;其次是造成一部分私人对铁路的垄断,破坏了市场的平衡和竞争的公平性;第三是市场的盲目性造成后来的资源浪费。
现代自由主义兴起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铁路的宏观控制,规范了铁路的建设标准,使铁路从完全市场化运营转向了政府管理控制下的市场运营模式。就是说,即使在美国,铁路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也是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铁路运输的控制。
美铁成立以来,美国实行了货运与客运的分离,客运在政府控制和财政支持下运营。这种方法值得我国铁路改革借鉴。
二、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对陆地为主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作用至关重大,铁路成网是形成国家大市场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铁路就没有市场经济。
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如此,有了铁路运输,才能融入国家大市场,才能在物流上与外界沟通,商品和物资才能引进来,产品和劳动力才能卖出去,以粮食为例,城市里不种地而有粮食,不养殖而有鱼肉,西北大漠能吃上白米白面,广东福建能吃上内蒙牛羊肉。
回顾历史,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刚刚起步,论科技、论人才、论管理、论资本,无一能与世界强国的企业竞争,但却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壮大起来,究其原因:第一是本国的贸易保护,即对进口的国外产品征收高税来确保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第二是中国国内廉价劳动力、低价原材料、低运输费用带来的企业低成本运营,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总的来说,过去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政府建设并运营下的廉价铁路运输成本功不可没。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一直由政府管理,货运、客运的价格都远低于国际水平,加上政府模式下的结构庞大,人员冗余,效率低下,铁路运营长期亏损,本身通过财政拨款弥补运营亏额并进行铁路新建,至铁道部改革之日,仍有欠款26万亿。虽然铁路运输长期亏损,铁道部作为政府部门管理铁路弊病百出,但是廉价铁路运输一直支撑着中国的市场运营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政府管理铁路这种形式,对于铁路行业来说是弊大于利,但对于全国经济来说是利大于弊。
三、中国应该采取的政策走向
所以说,中国的铁路改革风险高,失败的后果严重,宁可不改革,维持旧貌,也绝不可改革失败。但既然中国已经开始了铁路改革,势必无法回头,就必须沿着正确的道路强力推行下去,而中国如果想要铁路改革不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决不能照搬别国经验,应该走自己的路,政策上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铁路运输的价格,尤其是控制货运价格,要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运输价格决不能完全市场化,尤其不能过快上涨。
其次,进行财政补贴和财政投入。一是对于铁路总公司来说,既要维持收支平衡,还要进行铁路新建,作为企业还想盈利,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现有水平的运输价格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所以政府在严格控制运输价格的基础上,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计划,尤其是针对客运进行财政补贴,才能保证铁路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于全国市场经济来说,在铁路运输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铁路建设仍需平稳较快推进,这就要求政府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再次,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之一,铁路总公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分解为两、三个分公司,或者总公司保留行政职能,市场职能分解为几个独立运营的分公司,形成竞争机制。
最后,控制私人资本。铁路投资绝对不能搞完全市场化,新自由主义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国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铁路投资,铁路总公司也可以上市融资,但是一定要严格控制,尤其是严格控制国外资本投资,绝对要保持国家对铁路总公司的有所有权和控制权。
参考文献:
[1]马克斯·维贝尔.世界经济通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张婧.西部开发的美国经验及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9).
[3]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张(下)[M].商务印书馆,1991.
[4]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下)[M].商务印书馆,1988.
[5]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历程)[M].三联书店,1993.
[6]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M]商务印书馆,1988
[7]何顺果美国边疆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注释:
① 古典自由主义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出发点,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认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完全进行资源最优配置,市场环境下,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就实现了整体利益,强调政府职能最小化,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
② 现代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是相反的,主张政府介入经济,并应确保每个人在贸易时的平等权利,产生于20世纪初期,代表人有霍布豪斯等。古典自由主义后来演化为现代保守主义。
③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倡导个人主义,提倡全球资本自由化,反对国家干预,其本质是古典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有弗里德曼、卢卡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