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2013-04-29林宝荣

金融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商业银行贷款

林宝荣

摘要:在配合国家经济战略的同时,银行也需要从风险管理上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应分别从目前面临的挑战入手,界定出当前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模式构建。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目标定位;实践

随着国家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将向制造类企业倾斜。在配合国家经济战略的同时,银行也需要从风险管理上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分别从目前面临的挑战入手,界定出当前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模式构建。

一、目前国际金融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金融环境的恶化将在影响国际分工链条的基础上,来作用于它国的实体经济。根据这一“危机”发生的逻辑路径可知:目前国际金融环境所带来的挑战,间接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显现出来。

(一)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量存在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历来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载体。然而,受到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的影响,该类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存在于汇率和贸易壁垒两方面。

1、汇率方面的挑战。众所周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存在着上升压力。这一压力的形成不仅受到我国长期净出口增速的影响,也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的作用。以标准汇率表示:人民币已处在1:6.2的关口。这必然增大了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出口压力;同时,伴随着国外消费者有效需求的不足,二者所形成的叠加因素直接导致了诸多外向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困境。

2、贸易壁垒方面的挑战。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其中又以绿色壁垒最为常见。不难理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逐步奉行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有效规避WTO惩戒风险的驱动下,它们必然引入技术性壁垒。这一国际贸易壁垒的引入,直接加大了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难度,并同时增大了生产成本。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目前仍未开放资本市场,但是国际金融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也将通过投资预期间接影响到国内的金融机构。目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开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放贷资金紧缩;(2)放贷质量难以保证。以下,将围绕着这两方面的挑战进行阐述。

1、放贷资金紧缩。尽管,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然而,在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宏观经济面仍然受到连锁效应的作用,而存在不确定性。从目前所反馈的宏观经济信息可知:伴随着我国CPI指数持续走高,央行也不断利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形式,来吸收商业银行的放贷资金存量。由经济学原理可得:央行所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形式,是宏观调空手段中最猛烈的一种,其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极大缩减商业银行的放贷资金。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资本类业务时,大都青睐房贷业务。房产作为优质资产,将为商业银行的收益提供稳定的保证。然而,随着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我国政府也逐步严控房地产业。最终,通过价值链条的传导效应,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回笼。

2、放贷质量难以保证。为了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然在引进、培育高科技企业方面展开竞争。竞争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且,也是行政晋升机制使然。为此,政府官员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施加影响。在这超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特别是区域商业银行),将难以保证放贷的质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得企业将持续提升资本有机构成。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意愿,又促使企业形成了商业借款的强偏好效果。此时,商业银行则处于两难境地,即(1)政策导向增大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压力;(2)受到信息不对称影响,商业银行难以预期贷款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形成了正相关关系。惟有实现二者的良性共生态势,才是商业银行监管机制建立的初衷。

二、上述挑战下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机制分析

由以上挑战的形态可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主要受到外生性解释变量的作用。具体来看,外生性变量包括:国外市场环境使然、国内宏观经济使然。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主要思路在于:开展生产结构升级、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1、生产结构升级。生产结构的升级,直接根源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小企业通过提升生产结构,将优化自己在国际分工链条上位置。这样一来,关乎技术性壁垒的制约作用,也将逐渐减弱。并且,在拉动内需的战略安排下,惟有实现自身生产结构升级,才能获得有效的国内市场份额。

2、低碳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的低碳发展方向,不仅依赖于生产结构升级,还在于确立自身产品的开发方向。惟有逐渐适应国际大环境的产品需要类型,才能保证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最终,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正如,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形成了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要求,也为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建立了目标导向。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确立“目标定位”实则为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建立的原则导向。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展开创新

无论商业银行的存在形式、法人结构如何复杂,其仍须在相关银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展开监管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抑制因商业银行盈利性内生冲动而产生的“喜风险”偏好。

(二)创新初衷应是提升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作为赢利性经济组织,惟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表现在业务开展的效率方面,还表现在其内部监管环节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惟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商业银行在资产类业务开展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挑战。

(三)创新模式在于整合组织资源

商业银行面临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工作。必然存在监管项目繁多、监管任务繁重的特征。因此,在创新监督管理工作时,还应在现有组织资源配置下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来实现以“项目”为任务单元的团队管理模式。

四、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践模式

商业银行内部监管工作建立,应围绕以上目标,并紧密围绕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来展开。

(一)引入外部专家团队

商业银行在面对建立创新型企业的借款申请时,往往在缺乏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弱化了内部监管功能。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引入外部工程技术人员,组建项目导向型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团队对创新型企业产品的市场价值、技术可行性等诸要素开展评估,来增强内部监管的全面性。

(二)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机制

受到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影响,地方政府仍能对其监管工作施加外部作用。因此,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机制,便成为“商业理性与区域性”的调和剂。商业银行应就具体的政策性贷款业务与地方政府展开协商,权衡内部监管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从而寻求最佳放款方案。

(三)资产结构优化的放款倾向

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还应在推动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展开针对性的监管工作。通过监管工作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其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在确保资金安全性的同时,调整对重点发展产业资金申请的监管标准。

(四)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工作模式

商业银行在面临复杂的申请借款项目时,为了做到更加客观的开展监管工作,应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工作模式。“团队”的构成主要来自于内部成员,实则体现为针对任务而形成的临时性组织。团队成员在分工协作的工作方式下,分别对申请人的借款用途、产品市场前景预期、借款人信息、借款数额等要素信息展开监管,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监管效率,也实现了因成员间知识互补而提升监管的客观性。

(五)商业银行内部监管工作建立的发展方向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工作建立的发展方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效率提高方向,体现在有效缩减监管周期,从而提高放贷效率;(2)组织优化方向,通过组织架构的适应性调整,来为建立工作的开展建立职能部门间的配合机制;(3)内控强化方向,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建立全过程的监管途径。

五、其他方面风险管控问题

(一)非对称信息条件对商业信贷的影响

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可知,因信息不对称的出现将产生两种消极结果,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选择了向“次优”或更低层度的客户放贷,而把最优或满意的客户排斥在外。不可否认,受到我国社会“人情”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上述结果,但本文对此存而不论。那么是什么信息导致了这一结果呢?在实施抵押贷款时,抵押品的各类信息惟有当事方最为清楚;在扶持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中,因企业经营风险、产品市场前景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方面难以掌握。这种信息非对称就可能促使逆向选择的发生。不难理解,资金的稀缺性在逆向选择的作用下,将增大其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和风险。

2、道德风险。如果说“逆向选择”是事前的影响结果,那么“道德风险”便成了事后的影响结果。正是因为逆向选择将次优或更低程度的客户纳入到服务对象范畴,增大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回笼风险。从我国去年温州出现的企业家跑路事件可以看出,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寻求资金的注入,而企业处在当前的国内、国外宏观环境下,却难以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这样一来,那些企业在资金链锻裂而又面临还贷的压力下,管理者往往选择一跑了之。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且它的发生不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素的诱导,还与现实的经济环境有关。因此,较难控制。

(二)对应上述影响的应对思考

在面对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商业银行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需从寻求贷款当事方的真实信息上下工夫。

1、完善对显性信息的确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何谓“显性信息”,那就是借贷人所提交的借款申请材料。在低压贷款项目中,借款人须提供包括固定资产、经济行为能力等诸多信息。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完善对信息背后经济事件真实性与有效性的考察过程。如,针对目前时常出现的重复抵押情况,各商业银行不仅应在信息库里进行常规比对,还应建立人员信息互动的长效机制。

2、增强对隐性信息的掌握。要掌握企业的经营风险、产品市场前景等 “隐性信息”,商业银行应寻求第三方组织机构的协助,即将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纳入到审核团队里,通过发挥他们的专长来充分挖掘、获取这些隐性信息。这里还要注意,应防止他们与借款人产生利益联系。

3、提升声誉约束机制效果。声誉约束机制是应用信息的扩散性来规制借款人的行为。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所谓的“黑名单”就属于声誉约束机制的一种类型。为了提升该机制的时效性,应加快对违规者的信息披露速度和透明度。从而在社会舆论的监督压力和机会成本的权衡下,激励借款人释放更多的真实信息。

不难看出,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需要从企业借贷风险的角度进行思考。惟有这样,才能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贞.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商业银行内审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

[2]崔秉菊.加强审计作业标准化 提升商业银行内审质量与效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3]彭琳.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2).

[4]唐志武.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5]赵奕凌.西部县域工业发展资金缺损的机制分析与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