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朗读的有效途径

2013-04-29陈亚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阅读教学

陈亚红

摘要:朗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途径;兴趣;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让学生爱上朗读。

一、设置悬疑,激趣朗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解题设置悬疑,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先出示小羊的图片问学生:羊是怎样的动物?再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交流对狼的了解。然后板书“狼和小羊”并设疑:“温顺的小羊遇到了凶恶的狼会发生什么事?结果又会怎样呢?”再如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的头脑里冒出了哪些问题?”“晚上怎么会有太阳?”“太阳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会迫不及待积极主动地朗读起来。

二、渲染气氛,配乐朗读

“音乐有时比话语更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既能调动学生朗读的欲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悟情感。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一文,在导入新课时,在学生欣赏了《赶海的小姑娘》这一支欢快的乐曲后,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这首歌怎么样,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赶海很快乐。”师说:“既然赶海这么令人愉快,那还等什么?赶快打开书,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赶海吧!”学生捧起书,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一曲《大海啊,故乡》再次让学生沉浸在回味无穷的赶海趣事中。此时,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还激发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感情。

三、品析琢磨,欣赏朗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精炼传神的字词,有优美多样的句式,有富有个性的对话。教学时,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品析琢磨,反复朗读,从不同角度欣赏文本的艺术美,感受文字的摄人魅力。

如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这里的“铺”字不但形象地将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而且透过这个词可以看到诗人一改前人悲秋之气,抒发赞秋之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寻找这些传神的字词,还可引导他们换一换、读一读,看“铺”能不能换成“照、洒”等字,在这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这个“铺”字显得更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而在《烟台的海》这一课中,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描写烟台的海“冬”“春”“夏”“秋”四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工整的排比,把烟台的海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这类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的韵味。

四、生动传神,表演朗读

课文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段或整篇课文。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学生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表演朗读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在学生认真读完课文的七、八两个自然段后,教师请五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而配合表演的“小鹿、小兔、野猪”等小动物先是很“纳闷”,后是“撒腿就跑”。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加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创设情境,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再请学生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思维的翅膀:春暖花开的江南,百花散发着芬芳,彩蝶翩翩起舞……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老朋友却要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此时再以“我就是诗人”的情境假设想象李白看见了什么,可能会在想什么呢?(此去是否一帆风顺,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诗人可能还在默默地祝福着,祝君此去平平安安。)再读此诗,学生体会到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像长江的水,是浩瀚的、是滚滚的,是情深意长的,这正是诗人豪迈性格的体现。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朗读中,那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抹抹或清新淡雅或绚丽浓重的风景、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朗读是多么充满魅力。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理解朗读,陶醉于朗读的氛围,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兴趣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