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3-04-29杨东
杨东
跨世纪人才的基本特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协调和谐。审美教育旨在全面提高个体的感情、道德、理智及思维等的整体水平,从而有效的建立个体与自然、社会群体的适当关系,并从这样的关系中领略人生的意义和情趣,自觉地用社会需要来规范个体,发展个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从本质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实现自由个体的必由途径和桥梁。所以,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美育有着其显著的作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学领域,把它作为各学科的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不仅充分发挥美术、音乐科的主渠道作用,而且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借助本学科的特点,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完成美育任务极其重要的一环。运用语文教学从事美育有着其独特的功效、特点和长处,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所取代不了的。像崔巍的群山、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金色的沙漠、挺拔的苍松、五彩的朝霞、璀璨的星汉……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呼之欲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语言和文字为工具,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容,将作品包含的境界美、情感美、哲理美讲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幽僻的小路”“淡白色的荷花”“薄薄的清雾”“淡淡的云”“微微的风”“脉脉的流水”……到处漫流着宁静淡雅、舒泻温馨的韵律与情趣,是一种柔媚雅静、恬然自适之美。
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外,更因为它具有巧妙精美的构思、优美准确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奔放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意境等,利用这些特点,不但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更能培养他们体现美的能力。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对激烈的松骨峰战斗的叙述,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好象置身于硝烟弥漫、血流遍地的战场,让学生感到勇士们形象高大,光彩照人,意志刚强,气吞山河,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的形象。加强此类作品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体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美感除了口语、板书、仪表、范读、动作等都要规范化,给学生以美的意识和感受,在愉悦的心境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外,教学结构也应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为最佳,使学生置身于艺术境界之中。
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是统一的。反映着客观世界规律的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完美的、和谐的结构,体现着真与美的结合。正如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宇所说:“教学的高度严密性就是一种美。”诚然,数学教学中蕴含着美,即逻辑美、科学美。教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之紧密与精妙,解题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练及数学材料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所有这些,便构成了数学美的各种意境,为美的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毋庸置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本身都是一种美,一种科学的美。所以,应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体现出这种美,使学生在科学美的享受中,获取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并且通过教学中的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过程中是“领受”一种宝贵的“礼物”,而不是“负担”一种艰苦的“任务”。美育使学生不仅从概念,而且从形象这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有助于学生深化所学到的知识,加强印象,发展智力。所以说,教师应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其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体育是力与美的有机结合,体育中无处不存在着美育。体育教师不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些美学知识,以美学知识去理解或发现体育中的美育因素,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出优美协调的体育动作,练就健康匀称的身体,并从中感受到形体美、动作美、体态美和旋律美。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通过体育竞赛或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美的自我欣赏和享受,培养他们美的创造能力。另外,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立如松”“行如风”的美好习惯,并且,要将音乐、舞蹈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优美多变的艺术造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就是说,通过美育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要使体育活动达到动作美,就要掌握运动技巧的要领,进而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增强体质。
另外,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然美的教育,通过介绍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旖旎瑰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到自然的优美与崇高,从而体验到美的感受。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对学生进行社会美教育。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主要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讲授和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的介绍,使学生明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使思想受到教育,性情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我们应当把审美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作为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认真地研究和实施——“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