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心得
2013-04-29吕源芬
吕源芬
在高中理科科目中,物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许多学生反映,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好像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其实,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就能把枯燥、抽象的物理教学过程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下面,笔者从感情投资、反复分析物理概念、层层剖析物理实验及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这四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调整学生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感情具有神奇的力量,它是学习中的催化剂。学习过程本是艰辛、单调而又枯燥的,如果学生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投入感情,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神奇力量。那么,学习物理的过程自然就会变得其乐无穷了。
二、促进学生反复分析、琢磨物理概念
在很大程度上,学好物理的关键取决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否透彻。大多数物理概念都比较抽象,总会让学生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能量”、“惯性”等这些概念,只靠教师的“言传”并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概念的内涵,只有学生通过“意会”,才能真正领会它们的全部内涵。而学生只有通过对概念的反复分析和琢磨,才能产生“意会”,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教科书中对“摩擦力”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学生可先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词——“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再琢磨和体会这些字词的含义。“互相接触”是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相对运动”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接触面上”指明了摩擦力产生的位置,“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和琢磨,学生就能清楚、透彻地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和方向。
三、层层剖析物理实验,做到了如指掌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不下百十个,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生弄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那么实验中遇到的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如《焦耳定律》这一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实际上只有灯泡热得会发光,而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可知这个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教科书中又是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的高度,再用变阻器改变它的电流;在第三步中采取的办法是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从而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学习中,只有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实验环环设问、层层剖析,才能对整个实验过程了如指掌、了然于胸。
四、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增强记忆效果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增强记忆效果。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方法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更牢固,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智慧仓库”。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从脑海的“智慧仓库”中调取与新知识相关的记忆,从而保证了学习新知识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