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练笔,夯实写作基础
2013-04-29吴婷
吴婷
一、结合重点词语想象练笔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有着丰富的内涵,理解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人物的情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有一个片断:
教师说:“课文中还有一个词没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们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教师巡视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他们写的句子,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那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额头上布满了一道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一眼看上去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写得多好呀,“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这一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而且还有效地进行了课堂练笔,可谓一举两得。
二、结合课文重点句想象练笔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有些课文内容只能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化简为详练笔,扩展课文内容的空间,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卡罗纳》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面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我不知说什么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卡罗纳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卡罗纳的动作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或卡罗纳,你会想说什么呢?”笔者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我的身份,另一组以卡罗纳的身份分别写几句心里话,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了人物的心情。
三、结合插图想象练笔
很多课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它们成为一条读写训练的纽带。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感悟总理生活的简朴、工作的劳苦,对周总理产生了强烈的爱戴之情。笔者趁机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书中的图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请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并以‘只见周总理……开头。”其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只见周总理的办公室特别简陋,桌子上的文件堆得高高的。他正坐在办公桌前,一丝不苟地批改着文件。他的脸是那样慈祥、那样认真!敬爱的周总理,您歇歇吧!”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从学生的笔尖汩汩流出,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跃然纸上。
四、结合课后思考题想象练笔
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完之后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笔者根据课后思考题3向学生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此时,当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们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把你最真实的想法与做法写下来,要求想象合理、语句通顺、感情真切。”学生们纷纷动笔,写出了邀请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一块儿同吃同住等方面的情景,情真而意切。
五、变换角度想象练笔
根据课文特点,变换角度去表达意思,可以使学生在对比中提高认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时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舍先生的《母鸡》写出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学完课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训练:“人们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是他心理情感的反映。现在,作者看母鸡,怎么看都不讨厌,连它没完没了的叫声都觉得像歌声。请你从前面三个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改写,表达出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这种写作形式使学生觉得新鲜,改写的效果非常理想。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句话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找到可写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