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29舒适
舒适
摘 要:本文阐述和分析了当前部队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部队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了树立“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持续成长与发展”的评价观、重视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凸显教师主体性的自我评价为主导以及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观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部队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部队院校;教师评价;以人为本
一、当前部队院校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缺乏人性关怀
首先,评价的观念存在偏差。传统的评价观念认为,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直接相关,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种评价观只看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工具性”,却忽视了教师个性张扬及主体价值的实现,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其次,观念的偏差表现在对学校教师评价功能的认识上,将教师评价仅视为对教师的管理手段。另外,对教师的劳动质量缺乏全面认识,忽视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特征,忽视了教师作为完整生命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二)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方式单一
部队院校教师评价内容应全面反映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目前部队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技能与效果等方面入手。科研评价也普遍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与级别作为参考,主要是以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和承担课题情况为衡量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没有考虑到教师在教学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长期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复杂背景因素,更少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潜在影响等诸多内容。同时,部队院校教师评价多以定量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将所有能够被量化和分解的因素纳入评价范围,将复杂的、隐性的涉及教师思想与情感、需要与动机、感受与体验、道德与人格等难以量化的因素排除在外,也就很难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
(三)评价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客观性欠佳
教师评价是由评价者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者的价值观念、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职业道德等因素都影响着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高校教师的评价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更要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而在部队院校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者主要由各部系的直接领导、机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组成。他们不一定具备评价所需的专门素质。一方面,评价过程缺乏民、主科学的程序。另一方面,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行为规范与标准。所以,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二、部队院校教师评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评价中存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部队院校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重科研、轻教学就是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的典型现象。科研往往在高校占据最优先的地位,其原因很简单:科研比教学更容易判断和衡量,因为科研往往是有形的,而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无法统一衡量;科研也是一所高校获得声誉、资源的重要手段,教师为培养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却无助于教师的学术成长和职称晋升。相反,教师的科研成果一经发表就像硬通货一样,能够被国内外、校内外同行们衡量和评价,并且与个人的职称、名誉、地位等息息相关。因此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将教学与研究仅视为自己赚取金钱与名利的一种手段,使他们经常按照利益的多少和相关程度来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部队院校教师管理体制的弊端影响
由于部队院校的特殊性,目前教师管理体制具有非常明显的行政色彩。其主要特征有:明确的劳动分工以及高度的专业化;工作范围内的权威等级制度;明确的规则系统,规定了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的弊端非常突出,如过分强调教规章制度,妨碍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形成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过分强调领导权威易形成高校组织的“官本位”风气。而教师评价体系作为院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该弊端的影响。
三、构建部队院校“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思路
(一)树立“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持续成长与发展”的评价观
教师评价应把促进教师的持续成长与发展作为根本目的,让评价过程成为部队院校教师完善自我、展现自我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在评价中要善于发现教师的特点和优势,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取得努力和进步,认可教师的工作价值和成绩。让教师能通过评价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帮助教师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矫正自己不良的教学行为,为教师工作指明目标。在评价中还应引导教师确立合理的自我发展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与交流机会,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通过以上途径,能让教师将评价中的各种外在的制度和规范内化为教师主体的自觉追求。
(二)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人文化
教师评价的内容应尽可能涵盖教育教学的多种方面,如把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精神、教学条件、教材选用等因素都纳入到评价指标内。同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应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辅以定量评价,二者结合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这既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使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更为准确、科学。
(三)扩展科研评价的内涵,采用符合部队院校自身办学定位的科研评价内容和方式
要在部队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首先,应明确科研的本质、目的,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应以保障科学研究、鼓励科学探索和原始创新为导向,摒弃功利主义的学术评价价值追求。其次,应着力引导教师保持学术研究的兴趣,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再次,应根据各院校的自身特点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采纳相应的方法。最后,要完善科研评价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总之,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评价必须遵循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
(四)以凸显教师主体性的自我评价为主导,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中应提倡以凸显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导方式,使其有利于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在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导的基础上,要结合其他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省、研究和改进;作为教育教学职能的履行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他们也最清楚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做出的安排和构思的根据。因为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评价工作的专业性特点,要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必须进行评价前的指导和培训,以弥补自我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不足。在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管理者或教育教学督导人员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主体的地位、角色、知识经验与能力等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应尽可能仔细地剖析各种评价的优点和不足,将多种评价进行整合,扬长避短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