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
2013-04-29张小华
张小华
摘 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纪律要求。在一个班级管理中,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铁的保证。众所周知,如何建立有效课堂,其中纪律在课堂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纪律;对策;教育手段
一、纪律是铁的保证
一个没有纪律保证的班级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谈不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乱班的学习成绩一定上不去,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极不高尚,甚至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违纪违法现象。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经常认真抓好纪律教育。任课教师不抓纪律,就会出现乱课,班主任不抓纪律,就会出现乱班。
二、行之有效的十种纪律教育手段
1.守则教育
中小学都有学生守则,学生守则即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了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守则教育。具体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是学习阶段;第二是初步贯彻执行阶段;第三是深入贯彻阶段。
2.制度教育
在学校中,学生应遵守的校规,主要是成文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办法、“十不准”等。制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人皆知: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3.常规教育
除国家法规外,学校自身还有一些制度,如作息制度,课堂常规、文明公约、门禁制度、公物管理制度等这些常规性的规章制度必须公开宣讲、反复讲、直至落实到位。
4.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遇到大问题时,在全班面前,发动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最后老师小结并提出处理意见。
5.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正面教育
表扬是启发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最好手段,但表扬要掌握好时机,场所适度。
6.开展群众性讨论和辩论法
始终记住一句话:真理愈辩愈明。
7.及时公正地处理学生问题
遇到问题,一要及时,二是公正,此时会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8.做好家长的工作
家长是班主任的最好助手,因此,互通信息尤为重要。
9.严格要求与抓住不放
严格要求就是要求得认真不放松,不仅事事处处都有要求,而且是时时刻刻都要坚持要求,贵在持之以恒。在纪律问题上,学生怕的不是身强力壮的男老师瞪眼睛,攥拳头;怕的不是教师讽刺挖苦与体罚;怕的不是学校的处分吓唬,真正怕的是被老师揪住不放,一查到底。
10.抓“点”
“点”是在纪律上经常犯错误,又不认真改正的学生。
这种学生为数不多,如不及时查处,这些“点”将有连成“片”的趋势,甚至有形成“面”的可能。对待这样的学生,一要加强集体舆论的监督,二要摸清他们的弱点,对症下药。
凡此种种,纪律教育问题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它确实是我们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强有力的保证,在中小学里它花费班主任的时间最多,耗费的心血最大,但它却能显示班主任的才能和品德。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探索适合自己使用的一套有效方法和经验。当然,纪律教育能为我们教学提供正常的秩序,并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然而良好的秩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建立良好秩序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多方教育,即使在集体主义教育中它也仅仅是一个环节,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合,也不能培养出集体主义,即便己建立起来的组织纪律性也不能巩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