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研发的误区及其对策
2013-04-29魏东岳
魏东岳
摘 要:课程资源被发掘和利用的深度与广度日新月异,农村教育也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气象。农村中学在课程资源的研发方面,特别是校本课程的研发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拟对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研发及其对策做一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发;误区;对策
所谓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但笔者认为,农村中学在课程资源的研发方面,特别是校本课程的研发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本文拟对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研发及其对策做一探究。
一、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研发现状
随着课程评价的不断变革,原有教育评价的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发展功能;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评价方式注重纸笔,过分量化;注重结果,淡化过程”。弊端,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加之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与新课程实施日益接轨,助推了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热情,一时之间,校本研发蔚然成风。笔者对我校及周边学校做了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研发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
(一)校本研发不能体现学校传统和优势,研发动机与目标不明确,为研发而研发
不容否认,不少学校从校本课程的开设、开发到成果展示,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也从“零的纪录”发展到农村中学的抢眼位置。但细究起来,不少农村中学所开设的校本课程,重名称,轻研究。名义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时期,成绩全区名列前茅,经验之一就是“水多泡倒墙”,可取之处就是师生的务实肯干的作风。所以,即使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如何的翔实完备,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即使是教师的教案准备得如何充分,课时安排得如何有序,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吆喝别人的东西。试想,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也只能浅尝辄止,根本谈不上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更不要说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二)校本研发属于教师、学生个人行为,不能形成良性的教育合力
不少农村学校,校本研发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师本人也极愿发挥培养学生的意趣。学生方面,既考虑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更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应该说在形式上是两个积极因素的有机组合。但基于现在学校学科教师的配备现状,许多校本课程停留在一科一师,或者根本就是师资严重缺乏,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的观点恰恰相左。学生呢,也只是换了地方,再次承受内容的被动接收与行为的机械训练,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毫无创新可言。鉴于此,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不了交集,很难谈到教学行为的持久。缺乏教育合力的行为,极易产生“未蒙其利,先受其弊”的后果。
(三)校本研发缺乏发挥当地社区及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为学生的个性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农村学校在校本课程的选择和研发上,往往遵循驾轻就熟的思路。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浅层次地发掘。出发点较低,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势必造成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对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忽视及学校决策者对校本研发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校本研发很难根植于当地资源的沃土,“校本课程”只能徒有其名。
(四)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国家课程的评价标准差别太大
很多学校,在校本研发方面,积极主动,很有创造性。为激发教师学生的研发热情,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对校本课程研发及其评价,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评价方式与激励机制远远不能激发教师学生的研发热情。特别是在评价方面,只注重了对教师的简单评价,缺乏更深层次的引领与指导。这与对国家课程的评价大相径庭,结果难免“南辕北辙”。
其实,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的研发方面误区不止这些,但这四个方面尤为突出。
二、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研发策略
鉴于农村学校在课程研发方面存在的明显的误区,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不断强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领导和教师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二)校本课程要融入学生身心之中,成为校本课程研发的不竭动力
改变以学科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采取以学生发展或社会问题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把课程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学生的个人经验联系起来。
(三)学校要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提高校本课程研发的成功率。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校本课程恰恰弥补了这一局限性。
校本研发是一所学校出亮点,创特色的较好途径,更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村中学只有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尊重学生,才会在新课程实施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