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探究,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2013-04-29胡伟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教学探究

胡伟

摘 要:开展历史课堂的有效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逻辑结果。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历史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让师生生命共同成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钻研专业,巧妙设置探究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深度互动,科学引领探究实施。

关键词:探究;有效教学;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有效探究是实现有效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是有效的探究,普遍的问题是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成了“看上去很美”的满堂问,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仍处在沉睡的状态,只是机械地应付教师所谓的“探究”。所以,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需要去思考课堂开展有效探究的理论逻辑、基本原则、具体方法。

一、开展有效探究的理论逻辑

利用先进现代教育理论去分析开展课堂有效探究的必要性,有助于教师深切认识到有效探究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谓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去理解新的情境,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搭建认知上的逻辑结构,即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意义建构实质上就是设置科学合理的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去探究的智力活动。

有效教学理论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而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现代教育思想成果,在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指提高分数和升学率这样急功近利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做法,而是指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等。有效教学强调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论强烈反对“填鸭式”教学,因为这是最无效的教学。填鸭式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记忆背诵,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理解,并加入大量练习“题海大战”,就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完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对教育、对人生命的摧残。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呢?“有效教学考虑的是教师怎样鼓励学生自己来做: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树立信心、产生愉悦、激发动机,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知识融入探索者的情感在大脑中扎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开展有效探究的原则要求

为了更好地认识、开展有效探究,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究的原则要求。

(一)主体性

即学生是课堂探究中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和教学活动的主角,要求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做的是在探究活动的准备中,科学处理教材,突出主干知识,设置探究问题,补充史料资源;在探究活动中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索,在探究遇到障碍时适时补充材料推进探究活动。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性更要体现为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内容和过程不应该强加给学习者,而是同学习者商量决定或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探究问题的设计是由教师设定的,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的人能够全面深入辩证地思考问题,具备很强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对探究活动的评价上。学生通过对同伴探究活动的评价可以在别人那里学习到经验教训,而且这是一种鲜活的具有现实生活场景的活动,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驱动力;学生通过对自己探究活动的评价,可以养成反思性思维,对自己的探究进行事后审视,然后去矫正学习和探究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思辨性

即历史课堂有效探究设置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一定的探究趣味,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中。有学者作了这样一个说明:比如要让学生掌握“1+1=?”这一知识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法。一种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1+1=2”;还有一种教师会启发学生说“1+1=?”;第三种教师会设置一个学生预想不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1+1=0”!很显然第一种是起不到探究效果的,第二种看上去是让学生探究,但实际上也没有思辨性,学生真的会认真去探究吗?第三种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带着自己的价值、体验、理解去主动思考探索。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也知道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但不少教师忽视了有效探究的思辨性,只是枯燥的提问,让学生兴味索然。比较常见的是,许多教师会直接发问:某某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某某事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三)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在开展课堂有效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并不是严格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难免会出现“惊喜”或“意外”,教师必须作适当调整,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1.教师要充分认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2.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

3.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变化多端的教学生态系统,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如果没有教师的动态调整,那将是一个萧条的世界。

三、开展有效探究的操作方法

(一)为了保障有效探究的主体性,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因此能否实施有效探究活动,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取决于自身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抓紧教改脉搏。

1.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下,许多教师把分数当作毕生追求的“命根”。可以说,课堂上死记硬背、死气沉沉、万籁俱寂的局面完全是这种教学质量观的恶果。当然造成分数至上的客观原因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从自身主观方面查找原因,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新课程理念认为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学生生命的成长。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才会在教学中切实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教师还必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诚友善地去构建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宽容、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呵护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动力去探究历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才会有亲和力,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应该走下神坛,放下架子,俯下身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孩子们共同思考,共同成长。

(二)为了提高有效探究的思辨性,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钻研专业,巧妙设置探究问题

思辨性是保障有效探究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设置探究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即通过模拟特定历史场景、扮演历史角色、道具出示、多媒体演示、实物展览等方式,使学生仿佛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会给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调动学生探究的动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联系现实,设置问题。历史是久远的,现实是鲜活的。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①强调历史现象的现实影响,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如“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一课,教师可以渲染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对当今政治的影响,设置如下问题:今天西方政治制度哪些方面是从古希腊继承的?古希腊的哪些制度看起来比今天民主还要“先进”?为什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能够产生这样的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是怎样运作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怎样的?

②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的进行比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接近历史现象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全身心投入探究之中。

③逆向设置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有效探究的思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④在历史现象中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设置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横向比较: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是什么?结果的差异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纵向比较:把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⑤介绍学术界不同观点,激起学生心理内在探究渴望。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观点,基本肯定说和基本否定说。基本肯定说认为,洋务运动虽有针对国内农民起义的因素,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在对外交涉中确有妥协退让的一面,但也有强硬抗争的一面,有些妥协退让是迫不得已;洋务运动有与洋商争利、保护民族资本的作用,洋务运动并没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危机,相反它是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基本否定说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引进西方科技的自救运动,是中外反动派勾结的产物,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洋务企业是带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危机。

(三)为了适应有效探究的动态性,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深度互动,科学引领探究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和学情,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历史知识的基础、思维的倾向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可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观点作出合理的预判。

2.根据可能出现的观点,教师要查找资料,准备好纠正、支持、引领学生思维的素材,以便在探究中及时导入,为有效探究提供资料支持。

3.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加强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及时引导,合理评价。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有价值的“生成”,要及时调整、补充探究方向;对消极的、负面的、缺乏价值的“生成”,应巧妙地、委婉地指出其问题,将出轨的思想拉回来,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探究因生成而丰富多彩,课堂探究因生成而具有挑战性,课堂探究因巧妙引导生成而成功!

只要我们高度认识到历史课堂有效探究的重要地位,只要我们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探究的思辨性,适应探究的动态性,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途径方式,那么有效教学之花就会在历史课堂盛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3]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206.

[4]夏晋祥.论“生命课堂”的本质及其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5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