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复习课做成一盘美味的“扬州炒饭”
2013-04-29潘兆香
潘兆香
摘 要:期中、期末考试复习往往令老师头疼,令学生厌烦。我们要让我们的复习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并从中汲取到阳光雨露,快乐成长。
关键词:复习;学生质疑问难;关注学困生
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前一两个星期时,老师们都会忙于组织学生复习迎考,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然而,怎样让我们的复习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并从中汲取到阳光雨露,快乐成长呢?
一、复习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实行了新课改,上课的课时数有限,又没有早读课和晚自习,所以,很多老师觉得时间紧迫,匆忙学完新课,又急于复习,总觉得许多知识点没讲全、没讲透,所以,很多老师在复习课上从头讲到尾,就怕漏掉某些知识点,学生思维毫无回旋的余地,只能机械地听记,实际上如果这样,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的时间就没有了,复习效率自然高不了,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必须调整双边活动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复习任务,老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凸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当引导点拨、易化难点、释疑疑点上。
二、要努力营造出宽松、开放、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有一个关于教学的“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所谓“三不”,一是不迷信古人,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老师;所谓“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所谓“三允许”,一是允许说错做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质疑,才能潜心去钻研,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三、应围绕“主题”复习
“主题”复习,顾名思义,这种复习课是有主题的,是对某一类知识或基本技能的集中复习,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将要复习的内容分成四大块:基础知识,即分为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修辞、文学常识、文体常识、背诵九个专题;听说训练,主要是语言实际运用,包括简明、得体、连贯,能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能仿写、改写句子;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包括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主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知识网络更为清晰,学习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这种复习基本环节是:自主复习—梳理整合—检测反馈。
四、复习课要特别注意关注学困生
每次成绩下来,影响均分最大原因的就是学困生的成绩,在复习课上,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早就明白了,可中下生还是不知其然或毫不在乎成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了解清楚,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中等生,哪些是学困生,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然后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保证优等生超常发挥,又要让后进生达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差异通常除了智力上的差异外,更多的表现在学习态度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差异上。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差异,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困生成绩上去了,班级整体成绩才会上一个台阶。
五、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
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是一个关系到复习质量的问题。我们对复习的各个阶段要统筹安排,做到合理而科学。既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制订复习计划、安排时间表,课上教师讲解与学生看书、阅读练习与背诵识记交叉进行,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复习是学生知识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学习的需要,但复习绝不是简单的“炒冷饭”。复习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加强研究,计划缜密,措施到位,把复习工作落实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成绩,为考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心理优势。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