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2013-04-29李晓辉
李晓辉
【教学目标】
1.学习象征的手法。
2.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明白“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那么,在古诗中有哪些写绿的名句呢?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囚绿记》。
二、解题
1.作者。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著有散文集《囚绿记》。
2.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呢?
明确:
“绿”是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三、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囚绿”?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的?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寻绿(1~4)——热切追求
赏绿(5~7)——欢喜满足
囚绿(8~12)——爱绿至极
释绿(13)——敬重祝福
怀绿(14)——惦念牵挂
四、作者“囚绿”的原因
1.喜欢绿色,难以抑制对“绿”的炽热的爱。(找出相关句子)
2.为了与绿枝条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3.出于一种“魔念”。
五、思考
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怎样的外形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柔弱)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向阳、不屈服黑暗)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固执、不屈服)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
“囚绿”后,绿的特点:顽强、向阳、固执
六、绿的象征意义
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
顽强——希望、生命;
向阳——自由、追求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结合背景)
七、归纳主旨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展示作者向往光明的心境,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八、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2.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海伦·凯勒、张海迪)
九、结束语
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不缺乏绿色,缺乏的是发现绿色的眼睛。学完这课后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察,去欣赏,用心灵去体会,去感悟,让那份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永远伴于我们左右,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囚绿记
寻绿——热切追求
赏绿——欢喜满足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
囚绿——爱绿至极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释绿——敬重祝福
怀绿——惦念牵挂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二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