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3-04-29宋九堂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增强创造培养

宋九堂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依据创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与语言学,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创造 培养 方法 增强

在以科学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根据创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与语言学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一、模仿创造法

模仿是“以他为主”,创造是“以我为主”。创造离不开模仿,克鲁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地同等必要。”引导孩子从模仿开始,然后再进入创造。如教学《詹天佑》中,学生在理解了描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一段文字后,可要求学生模仿“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设计出火车过两个或三个有一定距离但又不很远的陡坡时怎么办?然后要求学生模仿“人”字形路的设计说明语言,用文字和图示说明自己设计的目的、依据、方法。这样学生从模仿开始,步入创造,培养学生吸取别人之长,来个发展和突破,创造出自己独特办法的能力。

二、多向思考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时,不仅运用顺序思维,而且要敢于和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行逆向思维,确立中间事物,以这个事物为中心,向前后两个方向思考的背向思维。这样学生有了多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鲁班学艺》时,可抓住课文的最后句;“后进的人都新尊他为木工的祖师”,提出为什么后进的人尊称鲁班为木工们的祖师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末尾,由下而上层层追问,寻根究底,进行逆向思维,理解鲁班刻苦学艺的表现,及其前因后果,弄清鲁班所以成为木工祖师,是因为他尊敬师傅,下定决心,刻苦学艺的结果。逆向思维,能培养学生寻根究底的能力;背向思维能培养学生从一点出发,瞻前顾后考虑问题的能力。多向思维的综合运用,就能培养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探索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深入观察法

观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窗口。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实质的观察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如教学同学观察《送水》图时,可采用五步观察法:①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看清画面上有哪些人物和景;②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看清事情发生在怎样的天气,什么地方,什么季节,人们在干什么;③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看清人和景发生着什么联系;④从人物群像的组合看大家在干什么,从人物形象的大小看主要人物是谁,推断出中心事物是什么,为图命题;⑤从人物组合边看边想象人们的语言,行动、神态,理解图意,概括出画的主题。这样在引导学生观察中进行分析、概括、联想、推理,从而获得创造力。

四、缺点到举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中的事物进行挑剔(也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倾向,谋篇布局,甚至一个标点),通过分析列举出事物的缺点,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设法付诸实施。如教学《东郭先生和狼》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评论中,可围绕“东郭先生在对待狼的问题上有什么缺点和错误?”评论。

五、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往往能成为创造发明的动力。在评议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从本人或他人的意愿出发,提出各种新的设想而进行创造发明。如教学《捞铁牛》时,学生知道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起来的。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想除了怀丙和尚的办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铁牛一头一头捞起来?学生就会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学生根据本人的希望和意愿,在提出各种新设想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能力。

六、检核表法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有些课文的特点,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在核对讨论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

综上所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六种主要方法。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还需要我们再接再励,锐意进取,大胆尝试,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增强创造培养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新时期强化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