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2013-04-29陈志刚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陈志刚

摘 要:文化多元化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文化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冲突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帮助大学生学会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融和碰撞,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中简称“思政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增强其教学实效,提高其针对性、时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文化多元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毋庸置疑,文化多元化对于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有一定的好处,然而,文化多元化容易引发价值观的分歧和冲突,带来道德标准的混乱,这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对于处于价值观定型阶段的青年大学生老说,这一状况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更有深刻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困境。

困境之一:文化多元化带来大学生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大学生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化带来冲击。另外,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大大增多,使大学生们失去了一个明确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中非常突出的个体本位思想,使得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削弱,从而在促使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整体和大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自我中心主义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国家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也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紊乱。

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这些新问题给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当今社会,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和机会比较多,了解信息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从而很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在“思政课”教学中容易产生思想抵触情绪,如果教师不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就很难达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可谓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困境,这也将成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困境之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自身的先天不足导致“思政课”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从上到下人们都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政课”教学更是成为高校引领社会思潮的主阵地、主渠道。然而,现实是很多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一预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诸多先天不足:一是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上存在不足。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在一些人头脑中有弱化的趋势。社会上也存在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意识形态建设的错误思想。受其影响,我国一些高校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不够,没有从学时、师资、经费、待遇等方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足够的保障。这一现象若不及时引起重视,不仅对高校“思政课”带来冲击,更将对整个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因此,给“思政课”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改善“思政课”教学状况的思想保证。

二是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建设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師队伍面临着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承担“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主要是70后、80后,甚至90后,相对老一辈“思政课”教师来说,他们在理论水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东西连自己都缺乏理论自信,根本就谈不上让学生真懂、真信。因此,如何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善“思政课”教学现状的根本保证。

三是教学内容的缺陷。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05方案”制订的。根据这一方案,教育部组织全国的专家编写了一套“思政课”教材,该教材的内容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反映教学内容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尚缺乏现实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上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缺乏针锋相对的批判,对于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价值观的疑惑缺乏现实指导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是改善“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重要依据。

四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不够。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样化,除了课堂上老师传输的信息外,现在的大学生也接触到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主动的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这种沟通既包括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也包括课堂外利用其他手段和渠道的沟通),而是按照常规组织实施教学,那么“思政课”就会高高在上,脱离学生实际,缺乏说服力,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负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大胆地尝试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让“思政课”教学生动起来,饱满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批判大学生头脑中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错误思想的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改善“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重要保障。

二、积极应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不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文化多元化给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机遇,针对“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必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机制

“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在观念上实现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不要让学生对“思政课”教学产生逆反心理,“思政课”教学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虚心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于大学生头脑中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其次,“思政课”教学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此外,要以“思政课”为主体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思政课”教学,也不能各部门各自为战,必须建构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该对高校“思政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机制,从而提高其教学效果。

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水平,也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承担“思政课”教学主体任务的老师大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理论水平和信仰方面不如老一輩。因此,加大对中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将直接决定今后“思政课”教学的命运和前景,各高校应该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应该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加以落实。

3.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还直接与教学内容有关,可以说我国教育界现在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还不够合理,重知识轻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教育。高校的“思政课”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缺乏现实针对性,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只有从理论的高度能够做到理论的自洽,这个理论才有现实说服力,如果“思政课”的理论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的自洽,“思政课”教师想再多的办法都无法让学生对“思政课”做到真懂、真信。所以,在“思政课”教学,怎样取舍教学内容,怎样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研究探讨的内容。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是实行专题式教学改革,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感兴趣的点负责一个或几个专题,力争在这个专题中把问题深入浅出的讲透,这样就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4.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日益多样化,个性发展也日益突出,传统的灌输法成为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日益重要。具体来说,要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想办法,课堂上要做到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可以通过影视、视频资料、网络等多手段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课堂外主要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采用参观、社会调查、读书活动、学习时事政治、社会兼职、大学生三下乡等多种课外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5.加强“思政课”考评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和方法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传统的通过一张试卷来考评学生的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因此“思政课”要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注重“思政课”育人功能的评价,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郝保权.《文化多元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张晓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