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2013-04-29王瑞芳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

王瑞芳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所体现的特征和特点各有不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虽然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旧具备传统管理形式下的粗放型特征,既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根据目前的现实国情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分析,中国经济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在这里主要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经济 增长方式 转换途径

在新市场环境和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要想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增长方式,就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技术,把生产要素、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地结合起来,从科技创新以及体制创新入手,提高现有经济增长效率,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我国经济综合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以及转换途径的探讨有其必要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 主要表现一个国家国内的生产总值( GDP)的增加,从某种角度上讲,经济增长可以整体反映国家和社会的生增的总结果以及总的生产动态过程。而经济增长方式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阶段性规律,立足于经济增长的现实,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规律性的演变,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1770年以前的经济起飞阶段,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由于自然资源为其主要的经济驱动因素,为此,这个时期发展的主导产业就是农业。

第二阶段是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这个时期最为主要的经济驱动因素是资本积累,手工业被大型的机械所取代,为此,主导产业为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

第三阶段是在1870-1970年期间的百年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改变了传统形式下以资源和资本为依靠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则主要以服务一体化制造业与农业为主。

第四阶段则在1970年以后,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是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同时,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国民经济的改造与提升,所以,其主导产业则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信息通讯业。

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特点各有不同,但是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自然其在实现的过程中, 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传统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以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这与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的经济制度。因此,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导致国内的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环境问题加重、弱势产业、国内市场需求、行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必须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改造国民经济增长,这也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定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所体现的特征和特点各有不同。从中国现实的国情来分析,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一很大程度进行改革,但是其仍旧处于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阶段,主导产业仍旧是以资本密集型产为主,在实际运行过程带有严重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特征,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背景。但是现行的中国经济处于经济转型期,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选择与定位就是当前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遵循原则

从理论上讲,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既要重视于技术因素的充分利用与增长,同时也要重视制度的创新发展,从而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二、在深入研究经济的内涵,拓展其增长意义和增长方式,加强对生产要素数量以及质量的分析,同时,还要加强对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内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中国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为主导,正确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环境与时机。三、要立足于当前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为主,改变一元化的经济定论,融入多元化的经济因素,实现多元化的系统性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二)目标选择

在新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传统的资本驱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增长的效率问题,为此,中国经济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既要加强资本的投入,还要提高产出率,并且利用综合要素,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矛盾问题,例如众2005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0%以上,但是综合要素的生产率却低于0.02%,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矛盾不断产生和激化的主要根源,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技术,把生产要素、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地结合起来,从科技创新以及体制创新入手,提高现有经济增长效率,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选择。

(三)经济制度

在经济信息化时代,经济的发展固然与科技进步密切联系,但是其并不能等同于技术创新的驱动性增长,更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集约化生产的问题。而集约是主要是针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技术是针对产出效率而言,虽然技术创新是决定集约型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还必须要有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结合形式,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制度,在规范的制度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国民经济的改造与提升,并且将其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根据特定时期下的经济增长特点,发掘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性,极大地促进我国我国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优化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改变传统经济下的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实现以高效率、无污染、低能耗、低消耗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既要适应我国现有经济水平下的基本国情,同时,也要控制国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控制,缩小弱势产业、国内市场需求、行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推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创新,一是体制创新,通过科技进步的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制度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突破传统的发展局限性,构建新环境下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以科技创新提高效率

科学技术作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核心,必须要以科技进步为源动力,带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能源的节约,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应用范围,不断发掘自然资源的新的生产用途,开发和利用新的劳动对象,减少体力劳动的支出,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增长方式,运用现代经济技术,结合生产要素与经济技术,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现有经济增长效率,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制度与体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固定化与规范化,因此,社会体制与制度的完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在经济信息化时代,利用利益机制,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从客观上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要通过生产要素的结合,优化社会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运用正确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的相互作用,塑造经济增长的微观载体,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稳定发展与可持续增长,就要加强对中国经济现实情况的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一切有效的经济驱动因素,以自然资源的投入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根本出路, 将生产要素与经济技术结合,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围绕科学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从而逐步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劉铮,许胜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理性回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

[3]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
浅谈中国农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地位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