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德育的同化与异化

2013-04-29王建忠

考试周刊 2013年56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共性受教育者

王建忠

翻开思想品德教材,我们会发现,选择其中的任何内容开展教育时,其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存在同化和异化的现象;即通过这一内容的教育,学生既会在这一内容上形成共性特征,又会在这一内容上形成个性特征。如德育工作者在选择孝敬父母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方面,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使所有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得到同化,形成相同的孝敬父母的道德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又会使所有学生在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上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存在差异,如有的人通过给父母洗脚表达对父母的孝敬、有的人通过买礼品表达对父母的孝敬。再如,德育工作者在选择诚信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方面学生会在诚信内容上形成同化,树立相同的诚信理念,另一方面,学生在诚信内容上得到了异化,即每个学生在理解和实施诚信的具体行动上会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如何理解德育上的同化和异化

1.什么是德育同化。

所谓德育同化,就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时,逐步趋同,从而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拥有与众相同的共性特征、共性价值。如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相同的法律基本知识,形成相同的遵纪守法的观念。

2.什么是德育异化。

所谓德育异化,就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时,逐步产生差异,从而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个性价值。如在经过法律常识的教育后,受教育者因为面临的环境、事件不同,所以在遵纪守法的具体行为上总存在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德育的异化和同化之间的关系。

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这表现在:

(1)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同化和异化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①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同化和异化都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其中同化存在于异化之中,并通过异化表现出来;而异化只能与同化相联结而存在,在同化基础上相比较而显现。完全脱同化的异化是不存在的,而完全脱离异化的同化也是不存在的。②同化与异化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在此条件和范围下表现为同化,而在另一个条件和范围下就表现为异化。③同化是异化的基础和核心,它为受教育者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可能、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异化是同化的延伸和拓展,它在同化的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2)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关系。①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对受教育者所起的影响和作用不同。同化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在德育内容上逐渐趋同,变得“与众相同”,从而达到社会发展或群体发展所形成的共同要求,具有共性价值和共性特征。异化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渐渐分化,变得越来越与众不同,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需要,具有个性价值和个性特征。同化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各种潜能,为人向各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如通过德育让一个人掌握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也就激发了这个人在法律方面的潜能,为这个人在法律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异化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潜能相对化、具体化,使人的发展最终落实到相对的具体。如受教育者接受了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和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切实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方面的个性特长,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价值。如有的人只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就行,有的人只要求自己拥有更多的法律知识,成為律师或法官。②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同化和异化的情况和结果是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体现出来的。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同化的情况和结果怎样,可以通过绝对评价检测出来,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共性价值、共性特征情况怎样,通过绝对评价的方式就可以检测出来。

二、德育的同化和异化给德育工作的启示

1.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德育。

德育对受教育者同化和异化的结果是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检测出来的。通过绝对评价检测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同化的结果;通过相对评价检测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异化的结果。

德育工作者既要重视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同化的结果,又要重视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异化的结果,这就要求建立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引导德育开展。如果只注重用绝对评价方式或者只注重用相对评价方式评价德育工作,就会导致人们只重视同化结果或者只重视异化结果,从而导致人们只重视德育的同化或者只重视德育的异化,最终导致德育的片面化。

2.正确处理好德育过程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后进生。

由于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既是同化的过程,又是异化的过程,所以在这个德育过程中后进生的产生,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后进生;一种是异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后进生。对同化过程中出现的后进生,除非是由于特殊因素(天生弱智等)导致不能具备而外,一般情况下都应该确保他们得到转化,达到规定的共性培养目标,成为合格生。就法律知识教育讲,遵纪守法对于每个人是必要的,教育每个人都遵纪守法属于共性培养,如果有人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是这方面的后进生,就要想法转化他,力争让他成为遵纪守法的人。而对异化过程中出现的后进生,除非是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没有转化的必要,更不得以限制该后进生向别的方向发展为代价强迫其一定要在该方面转化成优秀生。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如果他不愿意成为律师或法官,那么他在学习法律知识方面比律师和法官差一些,你也没有必要非要强迫他一定要像律师或法官那样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总之,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关系,它们对立统一于德育活动之中,囊括了德育活动的基本领域,贯穿于德育发展的始终,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德育工作者如果在德育工作中能正确认识并正确对待德育过程中的同化和异化,就可以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实现德育目的,从而让学生在德育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共性受教育者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共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