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2013-04-29洪会
洪会
摘 要: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个性。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主要从立足课堂、联系生活、拓宽阅读、鼓励写作及师生合作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个性 培养途径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以及较之其他学科更富活力的特点,最能将人的共性与个性协调起来,从而培养出有共性品质的优秀个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呢?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供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1.给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收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或回答。我们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权利、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如:我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在学生第一次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并指名回答,板书如下:沸腾;接着,让学生第二次读课文:“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懂‘沸腾这个词语的?”再次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在交流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最后让学生第三次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此时此刻,学生纷纷发言,跃跃欲试,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有利于学生的环境氛围,使师生情感融洽,情绪体验积极,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
2.给学生独立的选择空间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形式,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找一找。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就应采取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学习、实践。
在学生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文中的美景;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也可以。”接着,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分小组合作学习—到其他小组采访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生动和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浓厚氛围。
二、联系生活,开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
长期以来,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个性无展示天地。善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常常会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
首先,把生活引进课堂。学生的生活蕴藏无限的教育价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语文教学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滋润语文教学的田园。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找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结点,引发学生的共鸣,完善个性。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演讲、辩论、朗诵、故事会,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采访与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使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发展。
三、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语文的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开放课堂的空间,让学生从狭窄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泛阅读,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能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丰富学生的个性内涵。我在所教班中,每天中午留一小时自主阅读时间,学生或读书或看报,鼓励学生课间到诚信阅览室阅读,每堂语文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新闻发布会,要求学生在叙述的同时,融入自己的评价。
此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首先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教师广泛阅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尊敬之情,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产生做老师那样有着丰富知识的人的愿望,从而进行积极的阅读。尤其是小学生善于模仿,把教师当成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儿童只有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且不会感到厌烦。老师要减少语文作业的抄写,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报刊等。不要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扼杀美丽的童心。
四、鼓励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风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千人一面”。这样的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老师应该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按照学校绿色作文全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选一些自己最关注的或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生活天地”、“七彩童年”作文本上,学生敞开心扉,一吐心中的喜怒哀乐,留下七彩童年的美好回忆……
另外,教师應该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学生的文章应该坚持“少改少砍多指导”的原则,让作文成为学生个性发挥的又一天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
五、师生合作,构建个性发展的和谐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被无情扼杀,师生平等的观念被淡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在现在的教育中要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和谐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双向互动、双向协调,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本内容,反对不平等的支配与被支配。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由当权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合作者,由被动受控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与交往气氛,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推动学生个性的顺利发展。
总之,要培养好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还要注重课堂实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主动、自由、充分地发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