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思考
2013-04-29王雪
王雪
摘要:近些年来,小城镇建设新型化其成果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小城镇建设的任务是重大和要长期坚持的,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的努力。想要建设我国完美的小城镇,快速的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伟大目标,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针对具体问题和重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办法。
关键词:城镇建设 规划管理 问题思考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是发展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提升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加快推进小城镇规划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项必须执行的任务。城镇规划建设是复杂繁琐的一项重要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广、牵扯事物多。在实际工作中要关注重点工作,积极的开展投入活动,以此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强政策方面的研究,全面认识小城镇建设的特征和建设模式,构筑小城镇建设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并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管理,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小城镇规划建设得到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中,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趋势
小城镇的建设要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来进行,其中编制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前行的航标,它不仅要解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小城镇,而且还要解决如何来建设的问题。所以科学合理地编制城镇规划是建设好小城镇的重要前提。小城镇建设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微观建设。微观建设大体上可归纳为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涉及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建设,以及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建设,这些都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的建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现代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风貌等来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宏观建设。小城镇的宏观建设指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建立、改造和发展工作。要从本地区、本城镇的实际情况及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客观地位出发,做好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小城镇规划,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规划的内容要全面,既要突出经济建设的重点,又要配合做好教育、科学、文化、人口、劳动力、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规划。
二、小城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城镇规划重视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些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够明确,特色不明显,有些脱离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某些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且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对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的支撑,不能够形成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导致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和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三)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对策
搞好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不仅是小城镇当前建设的需要,更是小城镇长远发展的需要。今后,我国将面临6.9亿人口的城镇化,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各地块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与建设,充分体现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引导各类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进行,把小城镇真正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群众幸福和谐地新型居住区和商品集散地,提高城镇承载力,使农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有效加快城镇化进程,确保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 立足长远,高标准编制规划。
按照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小城镇规划编制应该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对镇区整体功能进行高标准、高品位的划分,将镇区划分为工业区、教育区、商业区、生活休闲区等功能分区。在编制规划中,对排水渠、污水处理、垃圾站、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凸显商贸功能,形成服装、餐饮、小商品等商贸一条街,进一步健全小城镇功能,使城镇功能分区更加合理。
(二) 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抓好城镇活市场”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按照“城镇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业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小城镇经营模式,依据各个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进行科学定位,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为小城镇发展提速増力。要不断创新融资机制,从小城镇建设开发过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资金全部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民间聚一点”的方式,对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方式作大胆改革和实践,通过土地流转、组合、拍卖、出租、出让等方式,对小城镇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承载功能。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使小城镇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三) 以人为本,加大小城镇管理力度。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想让小城镇建设达到预期的规划目标,就必须严格执法,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以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树立“为人民管城市”的服务意识。成立有单独执法权的城市综合执法部门,以执法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优化队伍形象、激发队伍潜能,切实增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四)发展产业,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繁荣城镇
每各个小城镇都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城镇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以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着力经济增长点。为带动城镇化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四、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种要素的集聚和特殊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建立、改造和发展,汇总起来是小城镇建设。农民经济增长是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城镇化的战略目标,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为进城进镇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