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概论课程的改革

2013-04-29张居高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课程改革

张居高

摘 要: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类体育院校及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至今已连续开设50多年。该课程对于体育类各专业学生属于基础课程教学,也适合为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随着新时期体育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生变化,体育概论课程与学习主体之间逐步显现出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如何对体育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亟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概论;课程改革

一、目前体育概论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运用不够灵活

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诸如实用性差、主体缺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今的高校对于体育概论的教学基本摈弃了上述方法,大多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同时,主题教学法、换位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差异性的辅助性教学模式,则被采用得不多。

此外,教学活动经常将某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所有教学对象上,然而,由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和体育实践积累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在不同学生身上存在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主题教学法效果较好,但对于单招专业学生效果则不理想。因此,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在实际需要中灵活掌握。

2.学习模式与体育概论课程属性之间不相适应

(1)体育概论课程主要面向大一级新生开设

由于这些新生刚刚步入高校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的学习,旧有的学习模式造成了学生完全依赖于统一的教材中的知识,死记硬背,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所以,即使课后练习的知识或观点与教材内容有所冲突,学生依然会完全接受教材的内容,这样一来就打击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便造成体育概论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体育概论课程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缺乏针对性

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的排课时序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体育运动实践经验还较为匮乏。作为一门宏观性极强且对学生的前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体育概论对于新生来说显然学习难度较大,所以现有的教学时序安排并非适合所有学生。

3.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各校体育概论的考核方式普遍为统一的三结合,即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考核对象是全日制专科学制各专业的学生。由于考核对象差异较大,该考核体系无法充分体现不同专业和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解决对策

1.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是不分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简单机械地将教学方法硬性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体育概论课程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因此,通过教学实践操作,可以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1)互动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专业学生

(2)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3)主题发现教学模式适用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4)换位型教学模式适用于统招体育专业学生

以上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应用价值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2.创新教学次序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对于总论类课程和分论类课程的处理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次序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灵活改变教学次序,即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对于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学生,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宜采用二元模式。由于体育专业类学生对体育感性认识较强,应采用传统的先总后分次序,先教体育概论,再教分论类课程(如社会体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而对于非体育专业类学生,由于其体育感性认识较弱,则应采用先分后总次序,与第一种次序逆向教学。这样,可以为体育经验尚浅或体育知识匮乏的非体专业学生,从实践中提高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并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接受宏观性较强的体育概论课程时不至于不知所措;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理论课因学时及专业限制导致的学生体育知识的缺失,教师在讲解体育概论这门课时总结已有的各分论体育理论知识,将学生已掌握的各项体育知识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更为系统的体育知识网络。

3.构建多层次考核指标体系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文化底蕴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学业考核制度,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即实行“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文献综述+考勤+考试”的考核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各项环节的比重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变化,建立多样的考核模式。

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元化趋势,对体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只有对课程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环节加以全面革新,才能适应现代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刚,王东红.《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407-1412.

[2]李淑贤,沈小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交往研究[J].教学研究,2008(5):400-403.

[3]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96-99.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课程改革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