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社会背景下大学班主任工作探析

2013-04-29杨震

考试周刊 2013年54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创新

杨震

摘 要: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大学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生活服务任务,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 大学班主任 人本管理 创新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学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多元社会对大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班主任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策略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一、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

在价值取向方面,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精英意识向平民意识转化,积累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化,拜金主义盛行,理想信念缺失。在人际交往方面,热衷网络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心态日益主动、开放,现实交往中平等互动式交往期待性增强,追求特立独行,集体意识和人际关系淡薄。在学习与教育方面,提升个人能力成为第一需要,对实用技能兴趣浓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途径多样。但学习目标盲目,学习目的功利。在消费方面,学习消费成为主流,消费的实用性、差异性和前卫性色彩浓厚,但同时存在盲目性、虚荣性和攀比性特征。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

计划是工作的指南针,科学的工作计划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完善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能积极推动班级建设,促进学生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确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是前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引导班级争创红旗团支部、精神文明班集体,引导学生成长为积极上进、遵纪守法、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人才,把这一具体目标分解到每学年和每学期,努力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评估和修正。

抓好班风、学风建设是核心,良好的班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狠抓班风学风建设,扶正压邪,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

建设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关键。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良好班风、学风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班主任要对学生干部严格培养、要求,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引导,在业务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给予指引,让班团干部能自主地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基础,良好的班风、平等的师生关系、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凝聚力,发挥正能量。

三、树立人格平等观念,加强对话与交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话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客观载体,它追求平等、自由、公正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实现双方知识的共享和新的意义的生成。因此,班主任必须对工作对象进行本质的分析与认识。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情景中,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师生能够处在一种较平等、民主的地位,班主任应尽力创造对话的机会和平台。

四、实施个性管理,注重因材施教

个体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强调人的个体性是人本管理思想的一贯主张,管理最大的成功、最完善的境界是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最完善的实现。班主任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个性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知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要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完善信息调控能力,掌握信息主动权,对不利信息要快速做出分析与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预防重于惩处,因材施教,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引导学生做社会人

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尊重,但其不成熟部分必须加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思想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师生之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学生才能自觉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奥秘、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教育者才能准确掌握对方的思动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他们蕴藏着极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既有辨别是非、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又有不甘落后、力求向上的心理要求。因此,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六、增强教育的生命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实践智慧的核心是德性。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的价值活动,教书与育人不可偏废。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意义的丰富。教育要摆脱单一工具价值的追求,走出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实现的泥潭,走出背离生命发展的异化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把维持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提升生命作为基本追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显示生命的真谛、弘扬生命的意义。教师在关注生命价值的同时,要以生命点燃生命,获得丰富的自身实践智慧和实践性格的源泉。①对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身教重于言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注释:

①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07):9.

参考文献:

[1]杨四海.本科生班主任制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出路[J].江苏高教,2008(5).

[2]付八军.高校三种育人制度的冲突与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10(4).

[3]刘金周.高校班主任工作五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4]吕一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5]宋虎珍.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6]张兰英.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0(18).

[7]杨岚.高校班主任群体角色困境与突破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8]钟秉林.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创新
应用组织行为学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探讨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
人本管理角度下的高校学生教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