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思维的惰性

2013-04-29徐燕

考试周刊 2013年54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数学学习

徐燕

摘 要: 所谓思维的惰性,是指思考问题时,问题的条件或情况变了,而思维跟不上这个变化,常要从思考者过去习惯或熟悉的方面思考问题.要真正学好数学,就必须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惰性,从打好扎实的基础做起.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思维惰性 思考问题

平时问起一些学生的考试情况,他们总觉得题目很容易,可卷子一发下来,就拍桌,拍脑,高分成了泡影.对这种情况,很多学生认为只不过是自己粗心大意而已.当然,解题失误最使人懊恼,但失误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思维的惰性造成的.

所谓思维的惰性,是指思考问题时,问题的条件或情况变了,而思维还跟不上这个变化,常要从思考者过去习惯或熟悉的方面思考问题.例如:2与2+a这两个数,哪个大?一些学生会脱口而出:“2+a比2大.”“越加越大”是学习算术时的经验,但学了有理数以后,情况就变了,这个经验便不能用了,可是这些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算术学习阶段.因此,我们又称这种由思维惰性而产生的错误为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上的惰性常常表现在“潜在假设”上,即未曾讨论,便认为正确的是那个“最简单的”或“最自然的”或“最熟悉的”或“最有可能的”那个模型,而这个模型却是自己暗中不自觉地添进去的假设,是潜在意识在作怪.

因为原不等式的两边为非负数,平方后不会有增根,所以验算是多余的.

事实上,如果等号两边为非负数,则平方后的确不会有增根.但对于不等式来说,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例如,x=0就不满足原不等式.就是说,产生增根的原因是由于平方后扩大了x的取值范围,这就有可能破坏同解性.

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原不等式与下列不等式组同解:

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失分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紧张、粗心(特别是运算上的失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思维的惰性,而这种思维的惰性常发生在对学习不求甚解的学生身上,他们不埋怨自己学习得不深入,总认为“运气”不佳,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如果不注意克服,就会感到越学越困难.要真正学好数学,就必须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惰性,从打好扎实的基础做起.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数学学习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按图索骥
小学生作图分析数学问题的自觉性研究
让巧问为语文课堂教学增色
思考问题要全面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