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

2013-04-29张朝磊

考试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评价标准

张朝磊

摘 要: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又能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涵养品格。

关键词: 好语文课 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 课堂积累

日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大讨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一节好语文课有着自己的评价标准。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说:平庸的课都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人们以课堂上是否有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是否使用了多媒体等作为评判的标准,后来又发展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彰显——教师站在一边完全放手,由学生主导课堂、讲授知识,评价标准不一而足。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极度认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教学设计原则: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也是可操作、可评价、可令年轻教师初窥教学门径的低层次要求。只要是能做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就是一节好语文课。下面我们尝试解读这一评价标准。

一、对“学生活动充分”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非常明确的表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一人秀”,好的课堂设计必须考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对“学生活动充分”的认识和思考有:

1.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参与表达的机会,有参与思考的机会,有参与自我评价的机会。这些机会的提供在于教师对教材的透彻研读和精妙的手法设计,还要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变为学生的“学堂”。

语文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不胜枚举,这里以我们常用的“读”为例。在教学设计上,从范围上可以采用个读、小组读、齐读,从形式上可以采用听读、赛读、分角色读,从方法上可以采用默读、朗读、诵读,从创新上可以采用演读(即表演性质地读,男女生参与,有领读、有合读,最好有配乐),当然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假设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课堂上,我们设计以教师的范读开场,中间穿插学生的个读、赛读,从开始的看课本朗读到后来的自然诵读,最后以全班师生合作的演读结束,并且能把这样的设计付诸实践,那么这节语文课必定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是一节好课。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学生动起来,不是单指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如小组讨论,也不是指让学生的动全部“外化”,可以是“内化”的动——默读、回味、唤醒记忆、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都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形式、做法。

2.学生动得要充分

“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高,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课堂上“学生活动充分”。

二、对“课堂积累丰富”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丰富学生的积累,一节好的语文课的积累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还要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更要陶冶性情,涵养品格。

丰富学生积累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听、说、读、写,语文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据此细化、创新的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结合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导向,一节好的语文课在积累的角度上应做到“三不能”。

1.不能没有“读”和“写”

一节好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语文教材中优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秋天的雨》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让学生通过朗读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语言的美。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秋景的图片、录像,也可让学生谈谈在秋季一些活动中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2.不能将课文主题无限泛化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标准》),很多语文教学设计最后一般会有“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环节,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由、个性地表达自己,这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

3.不能失了语文味

著名特级教师程少堂认为,语文味是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意理阐发、幽默点燃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独有的个性,也是所有好的语文课的共性,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能失了语文味。

语文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是语文味的体现。语文课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良知,把他们培养成感情丰富的人,用人性的眼睛寻找真善美,这也是丰富课堂积累的高层次境界。所以语文课不能是说教课,更不能是科学知识课,不能变成其他学科的“保姆”。

三、“学生活动充分”和“课堂积累丰富”的联系

1.教学设计原则和课堂评价标准,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归处。

2.“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效课堂”。一个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参与的课堂,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2]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3]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评价标准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教科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功能分析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