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媒体的主动赋权和政府应对策略
2013-04-29潘晓慧
潘晓慧
摘 要:本文以深圳罗湖家园网为例,通過对该网的社区论坛内社区新闻发言人与网民帖子的互动内容分析了中国模式的草根阶层赋权和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实施赋权的过程,指出社区新媒体在草根赋权方面的策略是引导式赋权,是权力支配和草根诉求的平衡。这种平衡需要经过一个极为复杂和戏剧化的博弈过程,其中体现的赋权特点和政府网络执政思路对于研究西方赋权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试图通过分析政府在博弈过程中的得失为之后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提供先例和参考。
关键词:社区网络;网络新闻发言人;新媒体赋权;博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36-03
一、网络问政的概念
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1],“网络解放了中国媒体”[2]。而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3]。如何增强政府驾驭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能力迫在眉睫。我国学者如陈先红等人提出“媒介即关系”,其传播学意义在于把新媒介的研究层面从传播技术层面提升到传播关系的层面,把新媒介传播研究从以技术性的信息传播,引导向以对话性的关系传播为主,把以网站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学”,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关系传播学”[4]。这些思想为政府如何利用好网络沟通民意提供了理论框架。
政府使用新媒体手段来和民众沟通已经在国际其他国家广泛应用,新媒体环境不仅对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挑战,对其他国家的政府也是同样严峻, 如欧美国家等[5],其中包括学者和公民对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的质疑。
2010年奥一网络问政平台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意义表明了网络问政的发展已经逐步从精英走向大众。 群众问政显示出政治文明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正如西方学者所言,“当危机能够决定全市和政府的关系时,社会体制就需要改革了”[6]。发展中国家就传播与文化,社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而言,由于其文化政体情景存在着特定的极不平衡的权力结构,使得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创新扩散的最大受益者只是少数城市。然而真正的发展理念存在于草根阶层的赋权过程。罗杰斯等人认为赋权的实现手段要依赖社区或者群体交流,而且当这种交流变成某种对话时,例如交换观点,争论或者反馈等形式,授权的效果就变得显著了,尤其突出表现在促进社会变化的维度上[7]。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政府在深入探索网络问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典型的例子来自罗湖家园网的社区网络发言人。这是政府尝试利用政府传播的手段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规律变化的一种方式。其在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全面渗透,信息的开放和民众自主赋权要求的提高,在新的变化下,社区网络发言人似乎走到了一个困境, 其主要原因可从社区新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赋权运动来解读。
二、新媒体赋权理论
赋权理论来源于西方社会心理学。历经多年,现已在社会学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权力争取的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减少社会不平等方面的研究,赋权对象多为“无权群体”, 而且赋权运动是一个互动的社会过程,离不开信息的沟通与人际交流。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给原有的赋权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的表现在个体自主赋权能力的增加,以及网络社区产生新的集群效应从而使得原本分散的个体得以集聚,赋权能力和要求空前高涨[8]。
政府如何顺应新的媒体要求,找到适应传播规律的舆论引导方式和在与民众自主赋权要求的博弈中获得主动权并达到双赢的结果成为新媒体研究的焦点之一。
三、政府社区网络发言人
社区网络发言人是由政府指定、对外发布政府的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的政府工作人员。通常该职位需要及时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政策措施,就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发布权威信息,广泛开展与网民的沟通,听取民声、畅通民意、集中民智。通过经常性的网络发言活动,引导网上舆论,积极回应网民咨询和诉求,疏导网民情绪[9]。
四、罗湖家园网案例分析—罗芳路非法洗车场扰民事件
深圳罗湖家园网是一个被称作富有草根情怀的的社区网站,本研考察的具体案例是发生在此论坛网站上一次网民通过自主赋权、集聚力量与政府就“取缔罗芳路非法洗车场”的博弈[10]。该案例自网友提出到政府彻底取缔洗车场而将被占的地方改建成公共绿化区,民众借助罗湖家园网社区论坛与政府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峙、博弈和妥协。 历时1年零5个月余,历经了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展现着不同的交流和博弈形态,这些交涉印证了新媒体环境下网民自主赋权和政府被迫赋权是如何发生的,同时对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和网络新闻发布制度的探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事件描述
2007年11月19日,网友反映在罗芳路锦绣新村与罗芳中学之间有一个无名无证洗车场长期霸占马路,在叙述中,网友理性地使用了扰民,无证经营,违法使用水电等关键词,十分礼貌的恳请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黄贝社区发言人在问题提出的50分钟就做出了回应,主要语词为“知悉”“转交”。至11月23日,由于政府没回应,网友再发帖, 用了“请政府为百姓办实事”,“为民除害”等激烈词语。但得到回复说经调查此洗车场为有证合法经营,表示将会告诉洗车场注意工作时间,此结论引发了网民与政府的博弈。12月7日有网友去官方网站查验发现该洗车场早已注销,故又发帖恳请政府彻底铲除该洗车场。一直到2008年1月30日之前,政府再无回应。54天内,共有网民跟帖数量41条,从开始网民明显的很理智的看待这个事情到此,网倾向一致,矛头直指无证洗车场。1月30日相关方给出回复承认了网友的质疑,声称无证洗车场已被取缔并,连续发了两篇回复事情已经处理而且欢迎大家监督。随后网友的跟帖对政府的做法表示赞同,但提醒政府防止死灰复燃。2月20日政府针对网友对洗车场仍然偷偷营业的投诉发布回复,承认了网友的投诉并公布了对洗车场的处罚措施。此后,又有网友先后投诉洗车场死灰复燃。相关发言人作出回应说已经彻底取缔了该洗车场。但网友发现该洗车场仍然在营业,而且网友开始认为政府是在有意拖拉。至此,事件的性质第不再是网民与政府博弈的焦点,而是转移至网民对政府作为和行政能力的质疑。政府的掩饰和拖沓引起网民极度的失望,新形式的网民社区集群和赋权焦点开始显现:网民开始猛烈抨击政府的行政行为并引发对于政府与洗车场经营者的利益纠葛的质疑,只是第一轮博弈达到高潮。
第二轮博弈开始于52天无政府回复又激发了网民的情绪,类似“不作为”、“腐败”、“欺骗百姓和上级”、“利益联系”等言辞越来越多。12月2日政府再一次出来回复网民的质疑,内容详细,包括了整治措施和整治力度,并同样请求群众监督,而且委婉的表达了政府的难处,认为洗车场的“游击策略”使政府有时候很难办。而随后网友跟帖的统计来看,这一次没有网友再直接相信政府了,开始以戏谑和无奈的态度对抗政府的不作为。有的网友建议将问题反映给深圳市的主流媒体,也有网友认为认为“这是辖区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与辖区普通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之间在搏奕。”12月15日,政府再次作出回应,公布了处罚措施,明确表示已经彻底摧毁该洗车场,为了使广大网友相信,甚至还附上了照片。12月26日,网友清除腐败再次发帖指出“平安无事,照常营业”,针对政府上一次的回复,网友充满了愤怒和怀疑,“用几张远景照片漠糊事实,糊弄社会、领导、老百姓。用再多的花言巧语粉饰罪恶是没有用的,黑的就是黑的,人民又不是傻子任由你们玩弄吗?!社会自有公道。” “黄贝发言人执意要当特殊利益集团的腐败份子们的代言人和口舌,根本不是代表居民的利益。”至此,政府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方法和态度已经完全使得网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白热化。有网友指出如果政府想彻底取缔这家无证洗车场,应当如何去做,可是对此政府没有丝毫反应。政府的沉默更加激怒网民,网民使用了如“拿纳税人的钱,不为纳税人办事”的词句。2月19日政府再次作出回应,表明在政府执法期间并没有出现违法经营的活动,洗车场是在在执法队撤出之后才开始活动的,表示以后会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而网友已经不再对政府的回复做出反应了,众口一辞的一方面反映违法事实,另一方面对政府的批评越来越激烈。
事件于4月13日结束,当日,政府回应网民称政府已经彻底打击了违法洗车活动,将那一区域划为绿化带,彻底摧毁了电路水池。至此,网民赋权胜利,政府公信力受损。
(二)案例的启发
这个案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次中国语境下网民主动赋权与政府被动赋权的过程。社区新媒体在草根赋权方面的策略是引导式赋权,也就是将权力支配和草根诉求平衡的模式。这种平衡需要经过一个极为复杂和戏剧化的博弈过程,然而在博弈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不成熟主要来自于行政命令的困境,使得发言人成为网民批评的对象,进而削弱了其作为政府与民众桥梁纽带的作用,在多数时候成为民众不满情绪的发泄点。 纵观案例过程,本研究得到的启示如下:
1.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是网民赋权得以形成的前提
新媒体的传播有着扁平化、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在这种特点的驱使下,传播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民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直接和自主,尤其是新媒体赋予了民众自主发布信息的权利,这是一切赋权得以产生的前提。在这个新的变化下,民众自主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在上面的案例中,这一自主权充分表现在质疑政府结论上。网民不再满足于政府片面的结论式的说法,要求政府公布洗车场名称,自行调查。这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虽然也偶有发生但是成本和代价会很高。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调查的成本极低但却有着加倍的传播效果。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次博弈过程中,民众与政府的证据对峙、图片对峙和政策对峙都说明了新媒体赋予民众的此种便利性。
2.基于社区网络形成的网民集群是赋权成功的保障
网民集群指“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11]。网络集群是网民赋权成功的保障。而这一保障显然是在新媒体信息高度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前提下得以形成的。案例中网民利用了新媒体信息共享的便利,通过提供证据逐渐消除网民群体中存在的分化和质疑,进而在一个统一的命题——取缔非法洗车场、恳请政府为民办实事——下凝聚了网络社区中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网友。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被迫自主调查到自发形成集群,网民在这一事件中通过充分相互交流形成集群的过程印证了西方学者关于赋权群体特点的描述:交流(傳播)使赋权得以实现,当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对话”(如沟通、辩论、反馈等)时,赋权的效果更为显著。
3.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希望能指正形式化是导致矛盾激化的主因
在本案例中,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社区网站之出现与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执政思路的形式化,满足于表面的倾听民意和舆论收集、用“网络”的新瓶装旧有的传统舆论引导方式的老酒、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不是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变化而是固化和例行回复的方式、在网民情绪趋于激动的时候不是正视问题所在寻求解决方式而是希图以推延和传统的法官定论方式结束事件、在网民揭露事件真相并提供有力证据时不是积极寻求事情的解决转机而是沉默应对等等这些应对策略就是本案例中政府执政思路形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化的思路只能是导致网民不满情绪的积聚,最终丧失政府公信力。
政府真正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必须正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从根本上变革执政思路, 必须真正的将政府自身和网民群体放到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交流对话,博弈的出现并不可怕,反而应该成为政府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公信力的契机。
4.社区网络发言人的困境
政府设立社区网络发言人的初衷就是为了协调解决网民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构建政府与民众之间交流、协商、沟通的桥梁。其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客观、实事求是的反映群众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偏重于民众的立场。但是从本案例中我们看到随着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不满情绪的增加,社区网络发言人在相当长的阶段内成为网民矛盾指向的焦点。
其实,这正是网络社区发言人定位不准确及政府网络执政思路形式化的必然结果。社区网络发言人天然承担着为政府引导舆论、收集民情的职责,但是在这之中,暗含着为民请命的更为重要的使命。如果网民没有感受到网络社区发言人的真挚,没有从他们的工作中得到自身利益的满足,就十分容易将社区网络发言人推向自己的反面。社区网络发言人公信力的丧失最终会损害到政府引导舆论的初衷, 致使政府—社区网络发言人—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这是目前社区网络发言人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需要政府、发言人自身乃至网民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提高网络执政能力的出路
遵从新媒体传播规律、尊重网民作为信息受众和信息主体的双重身份,是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提高网络执政能力的前提。此外,从本案中可以看到,政府作为权力主体其实在每一个事件开始发生时都是天然被网民信任的。只有在事件发生时正视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有效的与网民互动沟通、透明公开的公布每一阶段针对事件的调查结果、充分调动社区网络发言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准确把握与网民在具体问题解决措施上的共识才能不断地积聚网民信任感,在与民众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将不良社会影响消弭于无形,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进而真正提高政府网络执政能力。
五、结 论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规律的变化必然导致信息传受双方地位的变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和各国自身的努力并未出现担忧中的秩序混乱,但不得不正视的是互联网媒体赋予公众自主的信息传播权力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体系。政府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变化时,能否通过自身的体制变革、思路变化和方式革新适应新媒体的信息流通变化,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以社区论坛作为现实社会映照虚拟社会的原点,通过设立社区网络发言人及时获知网络社区民意信息、引导网络社区民意风向变化、解决网民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实际上应该可以成为政府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和树立自身形象凝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关键是,如何才能使愿景变为现实。罗芳路非法洗车场的案例带给我们一个极有价值的思考:在政府——发言人——民众这三者的关系链条中,各自如何定位?
参考文献:
[1] 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2] 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何民捷.网络传播研究综述:网络改变了我们什么[OL].http://media.people.com.cn/BIG5/192301/12512275.html,2010.
[4] 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2006(3).
[5] Bruce Dayton, manageing Crisi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Reviews (2004)6,165-194.
[6] Arjin Boin, et la, Crisis Exploitation : Political and Policy impacts of Framing Contests,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ies, January 2009,81-106.
[7] E. M. Rogers & A. Singhal.Empowerment and Communic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Organizing for Social Change.
[8] 丁未.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群体网络自组织为例[J].开放时代,2011(1).
[9] 来自于笔者对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的访谈,未发表.
[10] 罗湖家园网社区论坛[OL].http://bbs1.luoohu.com/.
[11] 杜骏飞,魏娟.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