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
2013-04-29胡建人刘云翔
胡建人 刘云翔
[摘 要]要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队伍状况,结合计算机学院一年来“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所开展的工作,介绍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思路,探讨如何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 卓越计划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127-03
一、背景
随着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快速发展,计算机学院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计算机学院专业教师规模从建校初期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近70人,尤其是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新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博士、硕士人才,目前在学院教师中,博士学历29人,硕士学历29人。新引进的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都比较高,但他们中间许多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普遍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缺乏丰富的工程实践;学院许多老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本身没有工程实践背景,又不具备参与工程实践的工作环境,讲课只局限于书本,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动的教学案例。
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与时俱进,计算机行业对掌握最新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许多老师认为把书本上的知识吃深、吃透、讲好就可以了,没有进一步去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市场最新技术的思想意识。从最近几年我们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书本知识,还需就目前行业需求、所学知识在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增加开设实用技术和计算机行业最新技术课程。我们许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计算机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掌握不够,这对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致命的障碍。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计算机行业需求,迫切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知识体系更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强、工程素质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二、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平台的构建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共同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也是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计算机学院积极搭建能够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建设平台。近两年来,学院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2011年,计算机学院与塔塔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上海高校校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计算机学院08级学生率先在塔塔(上海)公司实施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2012年,在充分总结了与塔塔合作的经验基础上,我们拓展了合作试点企业,增加了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计算机企业具有多层次、多文化的特点,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不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有所不同,这种多家企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为从较为单一的实习目标和实习模式向适应“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多样化需求转变的多样化实习模式转变创造了条件,可以选择企业专家作为师资进行多种形式的授课、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改进的社会适应性,为在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和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创造了条件,为我们“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三、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
(一)“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卓越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树立工程化教育的理念,深刻理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涵。一年多来,计算机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去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调研、学习,了解其它高校“卓越计划”实施情况及方法思路,学院多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研讨会,与企业工程师在一起探讨、交流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如何结合计算机最新发展安排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等。
通过交流讨论,专业教师对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安排有了进一步深入地思考,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各门课程内容安排与整个卓越培养计划之间的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我们修订完善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以此为指南,对“卓越计划”课程大纲进行修订。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校企老师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通过这种探索和研究,专业教师提高了对“卓越计划”的深层次认识,明确自身努力方向。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为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掌握计算机开发最前沿技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支撑。
计算机学院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组织教师申报“卓越计划”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校企教师合作开展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仿真型软工实训课程研究与实践等课程建设,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工程化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软件工程专业从普通培养模式到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转换实施研究》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发“卓越计划”课程的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等,今年发表了8篇关于“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文章。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有机组合,以企业应用为背景,按照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校企工程教育团队建设机制的确立奠定基础,为“卓越计划”深入推进探索思路。
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计算机学院与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ORACLE公司合作,建设基于ORACLE数据库的ERP综合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开设《信息系统开发基础实训》、《ERP模块二次开发实训》等实训项目,校企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案例,为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综合实训平台。针对综合实训中心开设的课程,企业教师为在校教师开展了ORACLE数据库课程培训。
(三)计算机学院和企业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双方人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逐步构建校企联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计算机学院将具有工程背景和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工作,与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企业安排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习基地和计算机学院的兼职教师。一年来,学院共有20多名“卓越计划”专任教师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包括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1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教师给学生授课300多学时,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计算机学院聘请企业富有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进入学校授课,企业教师把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最新状态、最新的应用技巧传授给学生,既有助于把空洞的理论和现实应用对接起来,拓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视野,又对校内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
(四)计算机学院与合作企业建立起教师定期挂职锻炼的制度,每学期选派2名教师去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及管理;鼓励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今年计算机学院2名教师分别进入上海海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京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计算机学院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学习或者挂职锻炼或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掌握计算机开发最前沿技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支撑,这有助于学校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应用及理论应用中的最新热点、难点,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工程化教学水平,为培养优秀的师资、完善课程资源及工程案例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五)“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利用假期对在校老师进行两次不同规模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程案例,并将这种培训常规化、制度化。今年暑假,计算机学院有5名教师参加了塔塔(上海)公司举办的J2EE和ORACLE数据库的课程培训,所有参加的教师都获得了塔塔大学颁发的J2EE或ORACLE数据库课程任职证书,提高了专业教师这方面的授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为达到“卓越计划”的要求,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计算机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具体包括:
(一)计算机学院将以“卓越计划”实施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教师评教、评价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导向,促进教师投入到“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中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进修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学院二级管理体制,将工程实践能力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参与实施“卓越计划”专业教师实施鼓励和倾斜政策: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以及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享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的科研考核将由论文考核转变为评价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数量、质量、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参与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考核。
(二)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教师的人才双向交流,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把工程实例、工程意识、工程文化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做好专、兼职教师的遴选、聘任和考核,提高“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素质和工程教育教学水平,努力造就一支 “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在4年内,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要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
(三)计算机学院实施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兼职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兼职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教师,在校内教学任务时间安排、教学工作量减免计算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重点支持积极参与“卓越计划”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学习,促使他们能尽早成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
(四)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计算机学院对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安排1名教学督导进行教学情况检查指导,督导每周至少有1次去校外实习基地听企业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教师,及时整改企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企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反馈给学生,确保企业培养的质量。
(五)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学术与教学交流。
五、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卓越计划”的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教师是不是真正把精力、心思放在“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上,与我们的政策导向和对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对参与“卓越计划”的在校教师在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等方面要有激励政策和措施。计算机学院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制度建设思路和想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对“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真正推动作用,还需要得到学校乃至更高层面的政策支持,对现行教学管理体制要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的立足点是参与各方利益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实现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多赢的局面。目前有很多计算机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何把企业的生产与利用学校的师资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结合起来,既促进企业生产,又锻炼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架起校、企双方技术力量互通的桥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机制,构建一个能使各方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合作环境,还有待校企双方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要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政府部门要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开展“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
[ 参 考 文 献]
[1] 刘宏珍等.国际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5):16-18.
[2] 张建文等.结合实践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 2012,(6):67-69.
[3] 李志东,连文新.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2012,(7).
[4] 刘长海,辛传森.高校“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5] 岳桂中,赵长军.浅议高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2012,(4).
[责任编辑: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