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3-04-29陆权
陆权
【摘 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阅读教学的精讲开始,课内形成能力。然后向课外延伸,课外阅读精品,从中汲取人文素质。最后提倡学生写阅读随笔,品味作品的精髓,为写作积累素材,实现读写结合。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而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如果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乐于阅读课外精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就会改变。
语文教学既要发扬本民族的精神和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具有博大的学术胸怀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充分吸纳域外文化精华,这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难题,这是一片绚丽的文学艺术的芳草地。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近它,从而领略它的诱人的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二、课内阅读要精讲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来自课内。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要力求生动,将文章的精华部分和内容完美地呈献给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产生接近文学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讲解过程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应作为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四步阅读:初读感知—再读设疑—细读解疑—精读品味。带着方法和技巧去阅读,学生的兴趣便不会因盲目而暂时,而是有目的的汲取,兴趣才会稳定和长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还应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再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会学知识”。只有当学生会学了,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以“精读课文”为例,首先,指导学生把从课堂中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他们自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善于跳读抓关键
跳读就是有所取舍的跳跃式的进行阅读。阅读时要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很快抓住关键,把握要旨。跳读的方法具体有:抓标题、小标题、黑体字等关键处跳读;可以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读;可以沿着情节发展的线索跳读,如记叙文中情节之外的景物、人物的心理描写则可略过。
四、减少回读准确扫视
会读就是阅读时因为一个字或词没有看清或不理解而反复地读,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速度,这就要求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保持思维清晰,同时注意控制视线的定向运动而不返回,反复练习,就能减少回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总之,阅读是人类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更多鼓励,并注意方法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