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现状调查

2013-04-29孟卓群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辅导员

孟卓群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等方面。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检出率非常高。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因素主要有辅导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及其所在高校的类型等。

[关键词]辅导员 工作倦怠 情感耗竭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81-03

“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变迁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尤其是高校教师,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15个行业进行了工作倦怠调查并发布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而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人员”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是个与人打交道最频繁的职业,因此必然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

本研究以江苏省108位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考察辅导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以更好地减轻和降低辅导员工作倦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简介

本调查使用的是李永鑫博士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CMBI(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ntory),共计15个项目,分三个维度(即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测量个体的工作倦怠情况,每个维度为5个项目,采用7级计分,由“1”到“7”,代表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降低维度为反向计分。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592,分半信度为0.621,可信度较高。

(二)调查方式及被试分布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江苏省5所高校的128名辅导员,用个体施测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正式发放问卷共128份,收回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8份,回收率93.75%,有效率90%。其中男55人,女53人,分别占有效百分比的50.93%和49.07%;本科院校辅导员58人,占53.70%,高职院校辅导员50人,占46.30%;从婚姻状况看,未婚52人,占48.15%,已婚56人,占51.85%;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51人,占47.22%,硕士及以上57人,占52.78%;从年龄构成上看,25岁及以下27人,占25%,26至30岁49人,占45.37%,30岁以上29.63%;从工作年限看,2年以下28人,占25.93%;2至5年50人,占46.30%,5年及以上30人,占27.77%。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检出率

在以往的研究中,李永鑫等依据研究所得临界值(耗竭分>25,人格解体分>11,成就感降低分>16),将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分为四个水平,即:零倦怠(三个因素上得分均低于临界值)、轻度倦怠(某一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中度倦怠(两个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和重度倦怠(三个因素上得分均高于临界值)。参照该标准,我们考察了不同倦怠水平的辅导员检出率,具体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检出率为92.59%(100/108),其中轻度倦怠占34.26%,中度倦怠占49.07%,重度倦怠占7.41%。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见,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感耗竭的平均数为18.68,标准差为4.70,人格解体的平均数为12.87,标准差为3.93,成就感降低的平均数为21.50,标准差为4.99。样本统计结果表明,辅导员体验到的工作倦怠中,以成就感降低最为明显。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

1.不同性别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差异

注:* *表示在统计学上达到0. 01的显著水平;*表示在统计学上达到0. 05的显著水平(下表同)

由表3可见,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男性辅导员均高于女性辅导员。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总的工作倦怠和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同性别的辅导员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2.不同性质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差异

由表4可见,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本科院校辅导员均高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总的工作倦怠和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同性质的高校辅导员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本科院校高于高职院校。

3.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差异

由表5可见,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情感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成就感降低维度以及总的工作倦怠上,未婚高于已婚,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文化程度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差异

由表6可见,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总的工作倦怠上,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科高于硕士及以上。

5.不同年龄阶段的辅导员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

由表7可见,F检验表明,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总的工作倦怠上,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存在显著的差异,25岁及以下为最低,30岁以上为最高。

6.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

由表8可见,F检验表明,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总的工作倦怠上,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存在显著的差异。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检出率为92.59%,其中轻度倦怠占34.26%,中度倦怠占49.07%,重度倦怠占7.41%。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问题较为严重。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分为三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最高,其次为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相对来说,个人成就感降低比较严重,而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为中等水平。

2.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

在性别方面,目前关于性别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获得一致性结论,有些研究认为女性辅导员工作倦怠水平高于男性辅导员,也有发现男性辅导员工作倦怠水平高于女性辅导员,还有研究认为两者倦怠水平一致。

本研究中,总的工作倦怠和人格解体维度上,不同性别的辅导员存在较为显著差异,男性高于女性,但其余两个维度并无显著差异。

在年龄方面,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辅导员除了成就感降低维度,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以及总的工作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倦怠水平在显著地提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工作年限方面,本研究表明,2年及以下人员、2~5年人员、5年以上人员在工作倦怠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工作年限越长,倦怠水平越高。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研究表明,本科学历辅导员与硕士及以上学历辅导员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以及总的工作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人员要明显高于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但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方面,两者并无显著差异。

在婚姻状况方面,本研究表明,未婚人员在情感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要高于已婚人员,而在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则低于已婚人员,但均无显著差异。

在学校性质方面,本科院校辅导员在工作倦怠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高职院校辅导员,但只有在工作倦怠总分和人格解体维度上,二者存在较为显著差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永鑫.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 2003,(26):3.

[2] 李江霞.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9):1.

[3] 蔡亚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4] Maslach C,Schaufeli WB, Leiter M 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397~422.

[5] Cordes C L ,Dougherty T W.A 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3,18:621-656.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员工职业生涯高原、自我复杂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消费者不道德行为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服务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