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建设探究

2013-04-29孙秀云严玉波李健生王连军沈锦优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

孙秀云 严玉波 李健生 王连军 沈锦优

[摘 要]文章基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类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学团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研究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推进教材建设,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 课程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54-02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现状

2009年,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化,使得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培养体系正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偏于理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对企业而言,它们所需要的是在工程领域内有独到见解的技术人员,为了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对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必须走出传统的工学硕士模式,让学生在获得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不缺乏工程实践的锻炼。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工程类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的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学团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研究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推进教材建设,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一)构建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学团队

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由于目前工科大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为博士、硕士类高学位高理论性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是学术型,又由于高校长期、单一地采用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工程硕士的培养,这就要求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学团队。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2002年,国家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层面强化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5年,国家实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执业工程师制度,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加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因此,打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类精品课程,对培养环境类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本文选择与企业合作密切、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授课教师,并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定期聘请环评专家和环评公司技术人员来到课堂,加深学生对环评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评实践的兴趣以及了解环评的最新动态。

(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综合性强,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需随之更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影响、开发区区域环境、规划、环境风险等,以及石油化工、煤炭采选、城市轨道交通、制药等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包括采掘、农林水利、轻工、纺织、化纤、建材火电、输变电、冶金机电、社会区域、交通运输、化工石化医药等行业类别),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定研讨内容、组织课堂讨论是实施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研讨式教学应以教师调控为保障,而不能放任。所有这些,要求教师应具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更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学生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科技发展的燎原之势,还要善于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并运用相应的技巧,如借助多媒体触发学生联想、想象和表达的欲望,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了解讨论本课程相关领域的基础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这样,众人的信息得到了充分的互补,大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并参与学术问题的探讨。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扩展资料,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中扩展资料包括:代表性文献、含应用实例的多媒体课件和实践教学环节等。为了让多媒体教学法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的优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通过网络、科研积累或购买相关课程资源库,丰富完善课件。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由指导老师带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现场调研、查找资料,学生分工合作进行监测、预测、评价等环评工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教学措施方式的运用,优化了课程教学方法。

(三)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对工程硕士进行考核时,一方面要严格组织考试,以保证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工程硕士生的实践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采用“理论+实践”考评法,除了闭卷考试的形式外,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学生必须查询项目相关的最新环境标准,查阅有关污染源源强的计算方法,应用计算机和有关模式进行污染预测,以及结合课程所学习知识进行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等,最后由老师组织一个小型答辩。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既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答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和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不仅突出了工程硕士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而且强化了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

在成绩评定方面,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含课堂讨论、课堂测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和期末成绩(期末考试)两部分。将平时成绩计入研究生课程成绩单,从而强化了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可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指导,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四)编制特色教材,突出工程实践特点

合适的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工程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要求环评教材也必须随之更新。为适应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我们组织编写了《环境过程模拟与评价》教材。

《环境过程模拟与评价》全书共分为两篇章。第一篇环境过程模拟,包括九个章节,汇集了环境数学模型、河流水质模型及参数估算、湖库水质模型、大气污染控制模型、水处理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数学模型等内容。第二篇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两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程序、常用的工具软件、环境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提供不同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材的内容与最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挂钩,对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的学习及参加环评工程师的考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书中列有典型的案例,几乎涵盖所有类型项目,案例均以考点分析的形式出现,突出重点。《环境过程模拟与评价》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力求贴近工程实践,注重前沿性和互动性,将环境过程数学模型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统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本专业内各分支学科的理论,满足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工作场所的知识,培养学生评判思维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鹰.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

[2] 白亮,老松杨,谭东风.工程硕士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2):75-76+82.

[3] 孙秀云,李健生,黄中华.研讨式教学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的应用[C].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2012:40-45.

[4] 章丽萍,贾建丽,于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62-63.

[5] 霍江文,余晓莉.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要点探析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